刘小东今年51岁,他说自己正在做退休前的准备。可是又不喜欢“回顾展”这个说法,“才五十岁,回什么顾”。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在进行中的“儿时朋友都胖了——刘小东1984~2014影像展”,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以及国内外导演拍摄的与刘小东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而这30年,正是刘小东从默默无名到功成名就,从学徒到“著名画家”的历程。即使不算回顾,也可算是为日后回顾而做的资料准备。
这些摄影作品按照年代顺序老实罗列,基本涵盖了所有生活方面:妻女、朋友、社会周遭、自拍;倘若不是因为相片中人许多现如今都是公众名人,可能观看者会觉得它们稀松平常到几乎简陋的地步。
艺术家被问到时憨憨地笑,承认自己对摄影完全没什么想法,“摄影就是眨眼皮而已,面对哪个方向眨眼是有选择的。它的作用有点像绘画用的速写,相机代替了我的速写。”也是从2004年左右开始,刘小东不再画“小稿”,创作直接对着人物,在画布上涂抹开来。
那时他40岁,距一举成名、被收藏家买走全部作品的27岁已经过去了很久。画家要向“大艺术家”进发。他渐渐意识到,绘画并不那么神圣,色彩与线条只能表达一种气氛或者心情,指向是模糊的,而生活中很多其他的东西没法用画笔体现。
于是,他开始更多地使用相机做速写本,并且开始进行一个个不仅是为了画画的艺术项目。比如去三峡画民众、去金城画乡亲、去和田画挖玉人,完成就展览——除了展出旅程期间所创作的油画,还有零零散散的花絮记录,包括他那字迹潦草的笔记本、随手拍下的照片素材、同期的文学家研讨记录等等。
还有导演或者大牌或者新人,带着团队全程跟着画家,看似拍刘小东,实际是为了拍摄当地社会风貌。“不是以我为主,而是把我作为一根线埋在里面。以我为主拍有什么意思呢?我去不同地方,把这些地方拍下来有意义。”他抽着烟,每讲几句话就清清嗓子。
所有这些衍生品,反而才是画家想要展现给人们的主要内容:去看那些矛盾冲突的地方,去直面那些现实中的人与物。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刘小东多半会表现出过分谦虚的态度,觉得所有媒体对他的解读都是过誉,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与思考也都理所应当。可是偶尔,他忽然开始阐述自己的人生感悟,却用一阵憨笑作结——仿佛是为了化解因真情流露而引发的尴尬。“我都是朴素的道理,没那么深奥。”他又回到那个聪明的艺术家躯壳里去了。
保护开放名人故居需解放思想
“新工笔”热潮能否持久
创新之难:教育之弊
“丑术”是一种浮夸心态的象征
日本插画家Katsuo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组图)
中国书法口决(图)
杨超:用美术馆给传统文化补课
朱德群:东西融合不是拼凑
中国当代碑派文人书法家张克鹏——解读作家张克鹏的书法艺术(组图)
范美俊:美术网站的多个层面
怎样进入“愉快的书法”?
朱非书法:谦谦君子的刚正雄壮(组图)
石村:根本不存在抽象艺术
王寅:投身山水间 笔端现神韵(图)
保护优秀传统要与建设现代文化相结合
风格琐谈(图)
2017年北京美术类专业统考范围
2017河南艺考即将开考,省教育厅支招扬长避短
2017年北京艺术类专业招生实施办法
王南溟:新古典主义与流行书风理论的脉络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组图)
2017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艺术与设计系专业
朱晓剑:书法的审美情趣不能缺
朱德群:恒久不变的联系是恩师吴大羽
2017上海美术联考上师大考点考场安排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组图)
2017年上海市美术类专业统考将于12月11日开考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组图)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