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电影有时候会哭,看电视剧有时候会哭,甚至看照片也都有人会哭,但是你有没有试过看画把你看哭?恐怕这个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甚至可以说有的人,才是怪胎,才是异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少见会有人看画能看哭了。于是就有一位学者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了,为什么我们看画不会哭呢?再考掘下去,他就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古以来人类都是这么的冷漠,以前有些人看画能够哭到瘫痪在地上,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对画再也没有了这种能力,让你哭泣的能力,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就有我手上介绍的这本书《绘画与眼泪》,副标题叫做《画作如何感动人心》,它的作者是JamesElkins,JamesElkins是美国非常有名的一位艺术史家,现在正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教书,这是美国非常有名的艺术学院,他在里面教艺术史,教艺术评论。最近十多年来他写了很多的引导一般人去欣赏跟思考艺术的书,同时他自己也重新地在反省一些艺术的、艺术欣赏的,甚至艺术史上的根本问题,这本书就是一个好例子。
这本书开头很有趣,它首先介绍的就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非常有名的大画家MarkRothko为一个教堂画的画,那个教堂因为他的画而闻名,所以叫做RothkoChape。那么这个MarkRothko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他的画很有意思,他的画就是大块大块的颜色,有时候甚至是整幅画就是同样的一个颜色,单色的。比如说那个教堂里面画了十四幅画,十四幅画都是黑色的,你就这么看下去就以为它只是一个非常巨大尺寸的一个油在墙壁上的油漆而已,但其实不是,它是画。
而MarkRothko特别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他的画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美国的抽象艺术的特色,让人觉得他好像就是要强调笔触,强调平面性的东西,强调形象,强调色块,但他不是,他的笔触常常让人觉得会牵动感情,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一个矛盾,整个讨论就从这里开始。我们发现当代的艺术评论,艺术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理论化,而且越来越技术性。大家谈艺术的时候,不再太愿意去谈艺术里面让人感动的那个部分,像MarkRothko的画,他让很多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尴尬的地方就是,他们很想把他归类在那个年代跟他相似的美国抽象画家,但是发现很难,为什么呢?因为他老是说,他的画有宗教经验,他的画,他在画的时候他会哭,而很多人也说看他的画会看到哭的。那么这样的一种宗教经验,私人感情,情绪的激烈的表达,流下眼泪,都不是现代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或艺术学者喜欢的一个东西。那么从这里面开始,JamesElkins就开始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对眼泪这么的不爽。于是他发了一些信,去问世界各地的各样的人,问他们有没有看过画而看哭的经验,结果收到四百来封来信,那么这些信里面,古灵精怪,什么都有。比如说有些人会说,他哭是因为他发现他走进艺术馆根本看不懂,那这种就不管他,看不懂而哭。那么也有些人是说看到一些画,看到它的主题,让他想起他自己的一些遭遇,于是他哭了。那么这样的一个遭遇可以归类为就是说他有一些个人情感的记忆因为这个画的主题被勾勒出来。还有更多的人或者更值得注意的人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就流下眼泪,那么这些流下眼泪的状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好像感觉到这个画一种很巨大的东西,突然存在在眼前,按照古代的说法,那个东西就叫做神圣感,或者跟宗教相关的东西。那么或者说觉得它有些东西或者相反,觉得这个画不是因为它有一个太丰满、太巨大,压跨了我的感官,而是因为它太空洞,好像他在画一些画不出来的消失掉的东西,它的那种空洞太恐怖了,使得我流下一种惊悚、震栗之泪。当然有这样的经验,就是非常少数人,更多人是什么样的反应呢?就像他的同行,他就说到,他很多的专业的艺术史家同行回信就是,个个都好像把流泪这个事情当成丑闻一项,尤其是二十世纪最有名的艺术史大师贡布里希回答他就是说,他从来没有看画流泪过,然后他还引述了最有名的艺术史上最有名的画家达芬奇的一句话,达芬奇说看画是不该流泪的。好,这就进入这个讨论的重点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看画不会流泪,不该流泪,是文艺复兴开始的一个特色,文艺复兴人特别强调是更理智的,艺术的欣赏不该让人流泪的。但是在文艺复兴之前很长的时间,文艺复兴之后又有一段时间,看画流泪是很正常的,欣赏艺术流泪也是很正常的。这本书里面就讲,古希腊人看希腊悲剧的时候,台上演员一哭,台下的人就要哭了。
然后到了启蒙时代,最理性的时代,他们也都哭,而且哭得很厉害。比如说我请大家看看一幅画,这幅画是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是怎么样都很难哭出来的画,它的作者是现代艺术史家比较瞧不起的一个画家,他画的是一个所谓哀悼她的鸟儿死去的少女,我们只觉得她甜美,煽情,造作,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当年狄德罗写这幅画的议评的时候,他说他是边写边哭,为什么他们会那么哭呢?甚至以前出现过一些天主教的圣女,她看一幅画,宗教画,看的她不只哭,看完之后她整个下半身从此瘫痪掉。这样的一种艺术经验是我们今天再也不熟悉的经验,这本书就是想寻回那种经验是怎么回事,我们现代人是不是读书太多了,名画的复制品,就像班雅明所讲的,我们早在看到它之前,就已经看过太多回了。我们对绘画的理性的知识太丰富了,技巧的掌握太圆满了,乃至于我们看到画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一种本然的天真的一种感动的能力了,于是我们再也不会掉眼泪了,那这个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不知道,因为作者本人也说,他也从来没看画看哭过。
谢志高将在京举办首个大型个展
第六届云南中国画展开幕
台湾画家林覃大陆办展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关注“未来与现实”
百年西泠·中国印”安卡拉特展开幕
油画风景 中国精神
“我是光的使者”798开幕
全国中国画名家精品展举行
人大举办中国画名家创作室观摩展
俄罗斯著名油画家作品邀请展在京举行
中朝当代著名画家办展促交流
中国山水画精品“贴近文脉”
陈连富、刘墨在京联合办展
比利时艺术家安笃被“北京唤醒”
黄莺个展展示“仙镜”
2011国际金属艺术展
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
黑白世界中的“八大版人”
"O.N.E青年水墨展"山西站开幕
浙江美术馆推出四项藏品展
艾滋遗孤画作亮相央美
国图展出南阳汉画像石精品拓片
晋闽台书画家联合采风办展
胡正伟、胡小敏中国画展展现西部风韵
莲生妙相·娘本唐卡艺术精品展
海上风韵——上海海派书画精品展举办
祝竹篆刻书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姜国芳姜川紫禁城系列联展开展
孙浩人物画展在京举办
中国工笔画日本画当代精品大展评选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