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的版画作品《无题》:寓意一个婴儿从出生就受到既有规则或者强势力量左右它的成长。时报记者何沛霖摄
“这是方力钧早期的严肃版画作品,和他后来成名后的‘光头系列’作品风格大相径庭。”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颇具工厂车间风格的1号展厅里,馆长徐子林指着一幅当代艺术家方力钧的版画作品告诉记者。1993年,方力钧的作品《打呵欠》被《时代周刊》选作封面,“他创作的光头人物,反映了90年代热血青年的失望、迷茫,我们之所以不选择他成名的作品,而是选择成名前的这幅名不见经传的版画作品,为的是呈现这批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走过的一段真实的探索之路,这也是我们这次当代艺术馆藏展的主题:反思与前行。”徐子林说。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1日。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既有像方力钧、伊灵、左小祖咒等一批大众熟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有一些新生代艺术家。“市场的高价格并不能完全体现艺术品的真实价值,那些一直坚持探索,至今还具备某种不确定未来的艺术家,才是我们梳理历史时所关注的重点。”徐子林如此解释这样选择的原因。据介绍,这次展览分为三大版块。除了常规的当代艺术馆藏展,还包括独立摄影展、独立纪录片放映。其中独立摄影展展出的是由博物馆一直提供支持的民间摄影家田林的纪实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是田林10年间扎根新疆,拍摄处于贫困线上的维族家庭。徐子林解释道:“不同于传统艺术家关注美学本身,比如具体的美学形式,当代艺术家们关注环境、生态、民族等社会现实问题,两者是不同的角度。”
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
“从90年代的当代艺术沙漠时期,到现在初成气候,这30多年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学术来看,从玩世、政治波普、艳俗到后波普、后现代,中国当代艺术不再是小众。”徐子林点评道。“最开始,当代艺术家们生存都很困难,现在相应的市场也正在形成。当然,整体文化氛围我认为也更加世俗,这也和当代中国社会氛围有关系。当代艺术关注切肤之痛,人民更愿意去看一些美化当前状态的,但是我们需要这么一批人去活得明白。”徐子林说。事实上,泰达当代博物馆是新区第一家民营当代艺术博物馆。徐子林更愿意把自己和同事们比作一批“理想主义者”:“国外的私人博物馆很多时候是艺术潮流的推动者,不是为了盈利,为的是捍卫一种艺术理想。这也是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的初衷,为大众提供我们认为好的作品,支持一些经济上出现困难的独立艺术家,新区这边我个人觉得当代艺术氛围不够浓厚,希望我们博物馆的存在能让更多人了解当代艺术。”
立足生活 超越课堂
少儿美育亟待走出误区
《对美术教学的意见》可以这样来解读
变形画及观察与思维
化装晚会
数码相机:小学美术教师的“最爱”
改革美术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CT——为幼儿美术教育诊断
小学美术课“六段”式教学结构
一年级美术教材之我见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
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素质
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
构图中的形式因素—明暗关系分析
充分挖掘教材切实实施美育
让美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水粉画基础知识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利用投影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浅谈美术技能训练中的智力开发
艺术综合课《动物的家园》课案设计及评析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浅谈“绘画创作”
谈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落日中班美术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