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起,何香凝美术馆发起“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两岸四地的文化差异与联系。从2008年的“出境”、2010年的“蝴蝶效应”、2011年的“1+1”、2012年的“四不像”,2013年的“交叉口·异空间”,到今年的“因地制宜”,每一届都有值得探讨的话题,让各地艺术家和策展人的思维交叉碰撞,表现出文化差异问题的症结。
展览让参展艺术家根据对两岸四地不同历史、记忆、现实的认知、判断,甚至想象,进行“就地创作、就地展示”。从澳门首展开始,依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感受,不断扩展、演绎各自的参展作品,以使作品既具有一条基本思路与脉络主线,又携带有对四地不同痕迹与呈现。作品在香港最后一站时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同一个中国,不同的认知。每位艺术家都带着各自居住地的鲜明属性去了解另外三地。整个艺术创作似乎是参与者在寻找一个中国人完整身份的过程。一边创作,一边拓宽对中国的认知。
香港艺术家林欣杰背着几个感应器在四座城市中游走,感应器记录了他脚步的快慢频率。在高楼林立的街区他会走得很快,感应器的数据也就会紧密而凌乱。反之,在视野开阔的郊区,他会放慢脚步去欣赏,数据也随之平缓。他完成行走考察后,这些数据被制作成程序作用于一把刻刀,刻刀划过陶土,在上面留下或紧密或平缓的痕迹,呈现出城市行走的考察记录。利用数据表现的还有香港艺术家李天伦,他在四地收集城市声音,把声波的高低频率转化成四地地图,体现四地的城市状况。
展览一如既往地强调了作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形式的丰富程度,但有些作品中蕴含的思考相对简单。陈蔚的《一支难以忘怀的歌》是她自2011年开始创作的集合装置作品《拾荒者笔记》系列的延续。她收集和捡拾各类老物品作为素材创作,但这些被捡到的物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当地特质?马永峰的《分离的海洋》,是在经过特殊防水处理的纸箱中,倒入展览地的海水。如此刻意表现两岸四地的关系,似乎有些牵强。
因地制宜的话题与创作方式,是六届展览里最特别而有趣的一次,所有艺术家的作品每经一站,要么修改,要么重做。然而,参展艺术家的表现并没有达到策展人期待的高度。“作为艺术家,应该有更独特的角度,超越一般人的认知。”冯博一流露出些许失望。
艺术家表现得不够深刻,却也正反映出展览想要呈现的问题。在谈论各自作品时,不止一位艺术家说到,自己作品的基础是自己最熟悉的居住地,而在这次艺术项目执行时,才不得不比以往更深入地观察和接触其他三地的当地文化。正是因为不熟悉、不懂得,才导致了作品表现力不够深刻。这反映的正是两岸四地的人不够了解彼此。
事实上,对于延续了六届的“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艺术作品本身向来不是最大看点。作品最终呈现出的状态和问题才最大地诠释了展览主题。
激发、呈现是“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所运用的方式。用一系列主题拓展的概念来影响人们对两岸四地问题的思考,并引发更多人的关注,打开越来越多的话题禁区,创造了交流的更大可能性。
红木材料史的活化石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拟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小康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湖北9+1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亮相湖北美术馆
辽宁旧藏民俗文物展尽现“黑土家珍”
《飞龙在天图》:民众僭越的狂欢
烟标上的旅游胜地
和田玉的养护
2021年浙江艺术统考报名时间11月1日起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寿字菊瓣盘
高奇峰《马上封侯》立轴
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拟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转设为寸金学院(民办)
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开幕
汉中山王陵及王室墓文物特展在西安汉阳陵开幕
红军铜帽徽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拟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黄河》油画长卷现身中国美术馆
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在济南举办
“客从何处来”2020宝龙当代中国画展
五老画展彰显中国油画“境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为正式全职加盟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鸡翅木风筝线轮收藏
古代的铜镜经历了哪些发展?
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推想
梁登山书法展在京展出
2021浙江美术联考时间12月5日
教育部: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海南电影学院预计2021年开始艺考招生
国博举办纪念张书旂诞辰120周年艺术展
紫砂器美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