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企业和政府一同加劲,精细再精细,才能提振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进而树立起“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好口碑
最近友人将迁新居,便到市场上寻些瓷盘茶具。一了解行情才知道,原来中国现代瓷器的质量早已比不上英国等欧洲国家。听说了这些后,我颇为惊讶,一个以“瓷器”为英语译名的国家,咋把“传家宝”给丢了?
现状,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但从一个细节还是可以窥见一斑:国内出产瓷器,大多按品相分个三六九等;而在国外一些企业,却只分两种,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品流向市场,有瑕疵的不合格品立刻砸毁。细节决定成败,对产品质量的“宽容”,就这样让我们悄然间落人身后。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工厂,然而冷静审视,却总感觉“中国制造”还少些人无我有的底气。说起手表,人们先想到瑞士;要买皮鞋,又立马想到意大利,这就是“时间带不走、别人抢不去”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中国制造”的大多数产品仍处国际市场中的低端,尤其是一些低档货、劣质品充斥市场,更拉低了整体水准。
如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人消费也在换挡升级。若中国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国人需求,甚至不能让人放心,先不说“走出去”将面临阻力,内需这块蛋糕便会被分走不少。君不见,时下一些年轻人,凡给孩子买东西,言必称洋货、“海淘”,理由很简单,“进口的用起来放心”。再者,近几年跨国企业纷纷把生产环节转向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非洲等地,这一态势令人深思:除去价格优势,“中国制造”还能靠什么取胜?如不及时应对,路恐怕会越走越窄。
路,怎么越走越宽?老皇历中有答案——中国传统老手艺人做活,一招一式总讲究个“精细劲儿”。丢了这,就会砸了招牌,断了活路。今天,手工技艺被流水线取代,可那股子精细劲儿绝不能丢,反而需要捡拾起来、发扬光大。这一点,对志在迈向制造强国的中国来说,尤为要紧。
精细劲儿该如何使到生产一线?归根到底要靠千百万市场主体。对企业来说,质量过关是底线。运出车间的每一件问题产品,都可能酿就一次信任危机,把质量这根弦绷得更紧,有利而无弊。再者,质量提升也没有终点。在生产管理上多钻些“牛角尖”,在员工培训上多下些“笨功夫”,在设备更新、工艺创新及品牌经营上多投些“大手笔”,企业就可能在长期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稍稍牺牲点速度、规模,追求更高的质量,不是更好吗?
重拾精细劲儿,也需要政府一并加力。监管是否到位?机制有没有漏洞?会不会为了一方GDP而纵容企业、放宽质量要求……对这些,政府部门必须头脑清醒——一旦问题浮出水面,影响的不仅是产品销路,还可能损害人们对全行业的信任,乃至对国货的信心。
只有企业和政府一同加劲,精细再精细,才能提振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进而像“德国制造”那样,树立起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这口碑,不正是我们能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传家宝”吗?
陆晓翰水彩画展举办
王琦水墨新旅程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超写实油画大家-冷军油画展海南巡展
萧纯园国画展在交大开幕
“岁月母亲”主题书画展 下月湖北美术馆开展
赵洪星国画展昨举行
樊昌哲新水墨画展展出
井士剑个人画展在闻堰镇开幕
肖丰画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展
陈万年书画展在汕尾举行
黄东辉书画展开展
陈玉先从艺50年水墨舞蹈画展开幕
菏泽市博物馆将办刘万鸣画展
惠中社区举行“廉政文化”书画展
纪念王琦先生从艺75周年书画展在京开幕
“翰墨温江”画展在成都举行
“墨舞中华”画展在京举办
“新金陵画派”传人秦剑铭来深办画展
鲍京科画展亮相
陈丹青与画中模特30多年后在画展重逢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何昌林画展在营口开幕
“融你我 融无限”画展开幕
精美版画展 邀您免费来欣赏
王文东精品画展开展
巢国庆办书画展
陈逸青油画展今日亮相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金陵画鱼人——丁长荣七十岁画展
艺术大师赵无极在江苏长大 画展将亮相南通
“田树苌书画展”本周三开幕
“大美青海”画展展现玉树灾后重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