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界最近似乎集体学会了“卖萌”。
本月初,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推出了动态图片版《雍正行乐图》,搞笑的画面配以时下流行的语汇,一时之间让看惯了穿越题材偶像剧的年轻网友惊呼,“四爷竟是如此萌萌哒!”无独有偶,80后古书画复制师王赫不久前创作了一组“蓝胖子穿越系列”图画,让动漫人物哆啦A梦“穿越”到中国古典山水画之中,同样引来大批网友点赞。(详见本报8月7日报道)。
不过,“萌萌哒”雍正也好,“穿越”的蓝胖子也罢,在受到年轻网友追捧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争议。批评者普遍认为,类似这样的“卖萌”混搭,无非迎合了当下的一些时尚趣味,其呈现效果与古画的意境格格不入,更有将传统文化“娱乐化”之嫌,冲淡了其内涵。言辞激烈者,则干脆称其为一种“恶搞”,甚至是对文化的“糟蹋”。
以如此刺耳的字眼来批评那些年轻的创作者,乃至上升到“卫道学”的高度,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我们注意到,故宫方面和王赫在介绍其“卖萌”的初衷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他们希望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喜爱。从效果来看,他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至少年轻网友着实为他们的作品疯狂了一把。
国人对传统文化艺术似乎已经疏远得太久了。我们在生活中时常见到有些文艺青年,谈起卢浮宫里的西洋艺术珍品如数家珍,却几乎几年也未必会光顾一次近在身边的故宫。在日本动漫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是如此,他们对各种大众流行文化符号熟稔于心,却与传统审美之间存在着断层。故宫方面和王赫的做法,其实都是在尝试着弥合断裂的文化。
但是,他们的努力能否达成其初衷,此时恐怕还是要打上几个问号。比如,年轻人喜欢的究竟是雍正本身,还是种种虚拟的“卖萌”举动?促使他们动手点赞的是蓝胖子,还是古代山水画?这一波“卖萌”热潮消退之后,雍正还是那个雍正,古代山水画中再没有了蓝胖子,那些网友是否还会为之趋之若鹜?以现实的情况来揣测,答案或许并不乐观。
我们不能指望靠一个“卖萌”的雍正或是一个“穿越”了的蓝胖子,就能让今天的年轻人从此走进传统文化之门。那些创作者唯一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打开了一道门缝,让人们窥探一眼大门背后的宝藏是何其丰富,要想真正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恐怕还须另寻正途。倘若只是图一时热闹,就真的有些对不起那些放下身段“卖萌”的国宝了。
观念艺术与中国现代性的重建
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组图)
公共艺术漆山是一个问题艺术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组图)
子惠:注意力能量与艺术的真伪
Robert Twigger:专业时代还需要多面手艺术家吗?
观大千之艺术:为中国山水画开辟全新面貌
方世聪:用古典技法绘制当代艺术
武子杨:东方艺术的平面性特征
字画价格差距悬殊 书法家王贵忱:字好的人太少(组图)
78岁虫雕创始人的惆怅:朽木还有谁来雕(组图)
振于无境—说说何家英的绘画
旅法女油画家:带着文化使命出来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艺术创造力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
评论:文学翻译大赛不妨多一些
瞎掰自秀的赶洋集
赵子龙:万达该补一补艺术史(图)
陆兴华:当代艺术与事件、作品与装置(图)
高鹏:写给用真诚绘画的年轻艺术家
蔡国强:没有艺术家老谈自己国家的事
从中国画看历代妓女角色的演变
士凡:论争请回归学术
比尔兹利的艺术:维多利亚时代世纪末式风格(组图)
时代的晚餐:艺术明星的新江湖传奇
诗词衰落了:书画为什么能兴盛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
艺术史就是盛满愤怒的容器
亚洲文化论坛:发展亚洲当代文化艺术 加强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