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人特殊的精神表达方式。
在古代中国,书法的存在价值,首先不是因为它的“好看”,或者能够表达情感,而在于它有“用”。这个“用”,与“体”相对应。这个“体”,就是中国文化的本体。换句话说,书法是用来彰显和阐述中国人特有哲学观念与人生态度的。
现今,人们无疑将书法视作艺术,并且它拥有最为广大的欣赏者、爱好者和实践者。所以,自然地,人们以艺术的眼光、艺术的标准看待它、要求它。这样的境遇,决定了今天书法的存在方式:产生的途径、作品的样式、展示的方式。
艺术,以一种形式呈现于我们,所以我们更多地关注样式(成熟或具有深度的样式即为风格),以及创制出此种样式的技术手段。然而,在过去,被称为“书”的东西,却可以超越于形式,成为一种完全的精神性表达。它令我们的目光移位或深化——从形式的外表移开,深入到字的内部,发掘出隐含在这些痕迹中的意义。对于艺术,是“表达”和“如何表达”的问题;对于书法,则是在上述两个问题之上追加了一个“表达了什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更是关键所在,正是它决定了书法有别于我们习惯称之为“艺术”的那些东西。
书法,大约是人世间最为简洁的艺术,无论工具、材料、创作元素,还是表现手法,都简到极点。它纯粹到只用日常使用的文字,只有黑与白,任何过多元素的加入都会损失它的内涵与价值。它向世人呈现的是中国式的艺术谜题。同时,它又是艺术的难题。
书法,应该表达什么?在过去,这个问题有着相同的而且必然的答案:就个体而言,是“节操”;就整体而言,是“道”。
两个答案都符合“善”的原则。唯尽善方能尽美。很明显,这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艺术”的定义相背离。艺术是为了“审美”(“审丑”也是“审美”的一种)、用以展示“美”;而古老的中国书法却是用来“扬善”或“尽善”。而关于“善”的内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既定的、不容质疑的。所以,如果将书法归于艺术,那是非常特殊的一类。事实上,所有的中国艺术都是近乎“一元”意图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中国,书法家们是以“多元”的手段或样式去表达这个“一元”的意图。这是一个有趣而值得令人深思的现象。
多元,是世间万物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艺术或书法也必然如此。我们无可想象艺术拥有一个类似一元化的社会的、政治秩序。即使是在高度集权的中国传统社会,书法也仍彰显了它的多元倾向(或许正是这一点,书法拥有了比中国古代正统音乐更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它产生于每个独立个体的笔底,而鲜活的个体则可以超越既定秩序。所以,自晋唐以来,凡读书人,人人必练“二王”,但没有一位彪炳史册的书法家靠戴着“二王”假面谋生的。
书法,大约代表了东方精神的顽强、顽固与宿命。在它成形至今的近4000年时间中,最高的取向、目标一直是一种古典气质与东方式的人文情怀,决绝地拒绝一切“入时”的东西。
当然,我们也明白,那个营造这种气质、气氛的社会,早在百年前就随末代皇帝的辞位而离我们远去。近百年的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甚至是政治化)运动,已彻底颠覆原有的价值体系,我国民众的精神结构也随之被重构。这样的环境,古老的书法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手书”变成了“创作”,“扬善”变成了“审美”,人文内涵湮没于外在形式。书法也无法维系于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所以当代书法更多地呈现出某种“多样性”。此种“多样性”,其正面意义,是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映射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其反面意义,则当下社会的无序与芜杂扰乱了书法原有的秩序,进而侵蚀了它的文化内核。
所以,站在21世纪的当下,我们应有自己的选择。
河北地质大学2017年天津市美术本科专业录取线
2017集邮周揭幕:《凤(文物)》特种邮票亮相
广州影像三年展将办
“一带一路”中俄文化交流画家精品展在京开幕(组图)
博物馆里的古人本色夏天
安徽已有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数据入库(组图)
懂生活 葡萄酒收藏鉴赏
前贤风雅尽在书札中(组图)
纪念币氧化是什么原因
二里头遗址女考古技工铅笔绘出“最早的中国”(组图)
福州大学2017年江苏省艺术专业录取分数线
江苏大学2017年在河南省美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
长安大学2017年陕西省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
全球第一个以马蒂斯的收藏为主题的展览
聊城大学2017年陕西省美术本科专业录取线
沈阳故宫博物院展出院藏徐悲鸿、丰子恺等名家书法作品
见字如晤——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开幕
“神秘王国”古中山国历史文化展
拉近与画的距离——艺术家与军民共赏艺术美
58公斤黄金被扣18年 涉事5人获国家赔偿1100万(组图)
紫砂壶底也有大讲究
天价黄金盖炉真的出自明代皇陵吗
第二届“陆俨少奖” 终评落幕
当代书画作品展庆祝中日建交45周年
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四川省美术设计专业录取线
贺龙生平文物文献展亮相沪上
《九剑魔龙传》携中华砚文化展览馆共书传统文化(组图)
“时间阡陌”罗明君个人作品展
一字尽述有余响 观“崔彤、李知弥水墨文献及艺术应用展”
“石上清风”沈伟水墨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