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天气凉爽,杭州迎来一个油画季。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还有新近落成开放的全山石艺术馆,同时展出了一大批高水准的中外油画。一朋友在微信里说,想带孩子去看画,但是自己欣赏水平不够,看不懂,担心不能引导孩子。不止一个朋友觉得自己看不懂画。
这几位朋友的看不懂是谦虚;还有一种看不懂是指责,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应该让大家看得懂,看不懂就是脱离大众,无视大众。无论是自谦还是指责,看不懂的意思大致相同,是指那种不能让观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主题思想”的作品。所谓主题思想,通常都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刻画什么,歌颂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精神。所歌颂的,所表现的精神,大都是一些人人皆知的高大上的东西。很长一个时期内,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创作都是按这个路数来,欣赏起来也无须自己动脑筋,作者与观众保持着高度的同一性。这个时代在创作上早已过去了,但很多人解读方式没有变化,还是要求创作要“看得懂”。
站在展厅里,站在一幅画作前,却看不懂它,于是就焦虑起来。看不懂,就说不出什么来。说不出,就表明在这一刻我不能把握外部世界,我与世界失联了。在很多时候,很多人急于要说,是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一种努力。这样一来,“说”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说什么,因何而说,反倒不重要了。说的意义就是说这个行为本身,至少说能让人忘却焦虑。但是,在艺术作品面前,说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感受;不要急于表达什么,而是要尽量吸收一些什么。这幅画真的让你静下来了,说明它与你有缘,你就多站一会儿,如果一幅画不能让你静下来,也不必勉强自己一定要看懂它,转身离开就行了。
感受很容易,只要在一幅画面前静静地站一会儿就可以了。感受也很难,需要你有感受的能力,感受的状态;需要你不懂,用素心去接受外物,就像刚刚睁开眼睛的婴儿,什么对他都是新鲜的,都第一次看见。欣赏之难,不是因为不懂,恰恰是因为懂得太多,已经懂了很多的人,失掉了素心,很难回到不懂的状态,回到生命本真状态。
所谓艺术家,就是至少保留了一些本真,并有能力和技巧去表现本真的那一部分人。有的艺术家能画也能说,有的则长于画而拙于说,作品就是他们与他人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些人担心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画家本来想表达的不一样。这个担心完全多余。好的作品所拥有的空间,即想像、解读的可能性,要比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要大得多。你的理解、感受超出了画家的本意,这恰恰是艺术家的成功。这同时也是欣赏者的成功—你用你的理解丰富了作品。在这个意义上,欣赏者也是创作者。理想的创作与欣赏的关系,莫过于此。
家长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看不懂,不能引导孩子欣赏。要是你真的不懂,也不用装懂去引导孩子,对孩子是一件好事:孩子可以免受打扰,用儿童的纯真去接受作品。最怕的是家长把他的懂强加于孩子。最好的引导,其实是告诉孩子“我不懂”;我们自以为“懂”了许多,很可能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还不懂,这个东西就是“我不懂”。只有我们知道自己不懂,才有可能真正懂得一些东西。
鸡翅木家具的优缺点
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推迟2021年展期
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巡展首站在浙江开展
阜平·中国风景摄影大展举办
中国首座省级青铜博物馆闭馆三月重新开放
万幅摄影作品亮相古城平遥 线上展览打造“电子古城”
南汐张扬自在·共生双个展在二七科创园开幕
深圳北部艺术高地——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洛杉矶国际网络艺术节暨比佛利艺术在线展览月底揭幕
清末嵌玛瑙银帽饰
“凝神写像”张伟油画肖像展
山东建筑大学2020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贝尔纳·弗孔 2020
“争执”陈萧伊个展
《好鸟高枝图》:浊世小民盼清官
趣味地讲述戏剧故事
“范勃:无形的剧场”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酱香白酒的五方面收藏价值
加文·布朗前总监凯拉·麦克米伦任卓纳画廊新总监
陈师曾《明月松风》墨盒见于著录考
“大美术”倡导者朱曜奎艺术展在京开幕
“秀樾荷塘 Lotus in Bloom”张万凌个展
第七届西岸博览会公布画廊单元名单
“意绘”武汉十人美术作品展
浅议1999年版50元纸币的收藏价值
碧玺中的稀世珍品你都了解几个?
北京纪实影像周线上主题展览彰显家国情怀
“她水墨”的新生态
“随俗浮沉”当代影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