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
十五年前,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画笔墨的持久争论。近日,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军者之一的黄一瀚先生称:中国画笔墨中处于核心概念的线条,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穷尽其样式;而墨块,尤其是人物画中的泼墨则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垦的“处女地”,正可为当代水墨发展留下一个突破口。果真如此吗?且看业界专家们的深入辨析。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局部)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朱青生——
线条表达内在痕迹仍大有发展余地
当代水墨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但从学理上讲,线条是艺术发展过程中间三大重要方向之一,因此,虽然传统的线条已经取得极高成就,现在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从艺术上讲,人类有三条道路来展现文化、文明的特性。第一个方向是形象,西方的艺术就是以表达形象和现象为主导的;第二个方向就是痕迹,其最高体现为线条;第三个方向为结构,为的是展示世界的本质,像伊斯兰文化中的窗格子,就具备很抽象的因素。一百多年来,中国的艺术因为受西方影响,以造型为主要追求。今天的当代水墨,希望通过某一条道路将艺术引向更高、更深的方向去拓展。无疑,用线条来揭示人的痕迹、踪迹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而且还有待提高。线条的纯粹化就是一种可能,因为当代艺术是自由的,不再有规定性。我的抽象作品就是以线条为主导,将线条单纯化。出于艺术市场的考量,有些人也将水墨作为一个概念来营销,那是另外的问题了。我所说的完全是学术意义上的。从这方面讲,色块其实也是线条之一种。人的移动就是一根线,线条就是想方设法把内在的痕迹表达出来,无论是一根细线还是一个块面,都是痕迹,就是你泼一片墨色,也仍然是表达痕迹。所谓痕迹,是相对于形象而言的,它不是对形象的复制,也不是想象而来的形象。当然,有的艺术家认为应该放弃线条,那是他的自主选择,无可厚非。就艺术家个体而言,必须有自己的独立主见,甚至是偏见,才能做出极其精彩的作品。
概括来说,我以为,首先,线条大有发展之余地;其次,中国历史上高明的水墨画,包括泼墨,可以看做是线条,因为它们本身都不是造型,而是表达一种心境和情性。我们为何认为八大山人、石涛的作品高?就在于他们全靠一笔之中的内涵来表情达意,而不是靠造型来表现个体精神。
艺术评论家、画家梁江——
人物画的线条没有穷尽之说
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最基本手段,除了是技术问题,是艺术语言的元素,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一小部分当代水墨画家,乐意采用泼墨并引入西方的色块和理念作为个体实验方向,无疑是可行的,并应该受到鼓励,但如果因此而想取消中国水墨中的线条地位,恐怕是对中国画的笔和墨理解得还不够,没有领悟到其中的真谛而产生了误读。
中国绘画跟西洋画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画是用线条来造型的。这不仅影响了中国艺术的造型观念,也影响了艺术家的思维模式,对整个民族文化艺术理论的建立,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不是说有些作品不用线条,线条就可有可无,很可能,线条无形而无所不形。像西方的安格尔,他将作品中的光影、明暗弱化了,轮廓线条突出了,其实也属于用线造型。中国画中,线条除了用于造型,还可以是心灵的符号,就像书法一样,不仅是文字表达,更是心性的抒发,这就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了。
因此,从中国画的理论角度和艺术创造规律来看,线条永远不可能发展到穷尽。在不同艺术家手中,线条完全可以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举个大家都认可的例子,中国传统笔墨到了清代末年,似乎已难以为继,当时的文化圈普遍认为中国画陈陈相因、走不下去了,只有学习西方才是唯一出路。但就是在这么强大的西化论调中,出现了一个黄宾虹,执意孤行,提出了“五笔七墨”说,开创了中国画笔墨发展的新篇,证明传统的框架仍然可以前行。而同时期的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人,也都在传统笔墨中融入了新的元素,使得中国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所以,线条的表现力完全是生生不息、难以穷尽的。
一般而言,画家对线条抱有质疑心态,往往出于两种情况:一是对线条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希望挣脱线条的束缚。对这些画家而言,无法乃为至法,他们的水平,令人敬重;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些画家在线条锤炼上还没入门,掌握不够好,看到有的作品不需要线条,于是对线条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至于“卡通一代”的艺术家们,他们作品的意义最主要呈现在艺术观念上,并非形式语言方面有颠覆性、革命性的创造。他们的作品,用的仍然是相对写实的方式。同时,他们的创作也是当代水墨多元探索中的一格,是百花园中的一朵,不能代表大部分当代水墨画家,更不能代表所有的当代水墨画家。
作为艺术家个体,从自己的创作体验出发,认为线条已经发展到极致,要另辟新路,自有其合理性。毕竟,艺术家越是张扬个性,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我们对艺术家的观点或惊人之论,必须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解读,切不可当做严丝密缝的理论。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卡通一代”创始人黄一瀚——
用线条表现人物易落窠臼
中国画的笔墨,分开来说,一是笔,一是墨,亦即线条和墨色。而线条自南朝谢赫提出“骨法用笔”之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在中国绘画史上已经发展到极致了。因此,当代水墨画家再过多用线,局限性非常大,太容易像某个人了。而弃用线条,单纯靠墨色来处理画面,原创空间大得多,特别是人物画泼墨,突破的可能性更大。
一直以来,中国画的泼墨,基本只在花鸟画、山水画中呈现,像青藤、八大等古代大画家,都做得很好。而在人物画上,泼墨作品极少,历史上似乎只留下一张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后来,是杨之光老师在这一方面探索、实践出了成绩。他借鉴西方的水彩和素描,在泼墨人体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但跟线条比起来,依然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当代水墨中,我以为从大泼墨入手,更有可能突破。当年,杨之光老师教导我:不用一根线来表现人物,这样更能达到水墨淋漓的效果,更符合中国画的特点,更能显出大气魄来。我也一直努力这样做,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事实上,宣纸本身就是为墨而制造的,大块面泼上去显得很有肌理,特别漂亮,能收到油画所不具备的效果,可谓是给中国水墨的发展留下了一个宝贵的契机。中国画的线条,历史实在太悠久了,可以说已经走到尽头,看看现在的水墨画家,所用的线条基本都大同小异,因此只能在造型和题材上做功夫。
而像当代艺术的刘子健、谷文达、张羽等艺术家,最后都转向了块面,田黎明的作品,则大面积引进色彩。实践证明,大泼墨的块面形式,确实很有发展空间。泼墨形式如果融入西洋画的处理和构成方式,在艺术语言上也可以更有特点,不会显得那么单一。像我的作品,在墨的运用上就大胆吸收了西方的光和色彩元素,呈现出广告色、卡通画等特点,使得作品既不失中国画的性质又更有西方味道。
有人认为,在当代水墨中,笔墨只是技术,没有谈论的必要。过去,我们不讲观念,只讲笔墨,确实有失偏颇。但没有笔墨哪来作品?在美术史上,艺术语言甚至比观念还重要,一百年以后,人们很可能不知道画家要表现的这个时代是什么样的,而有创造力的笔墨,则会作为财富流传下去。西方一部美术史,其实是写实派、印象派等的集合体,就是以艺术语言的变迁为线索串联起来的。国际展览上真正的好艺术家,也都是技术高超,不会随便乱涂乱抹,譬如日本的村上隆,他的作品就制作得很精美,一丝不苟。认为笔墨不重要,多半是年轻人的意气之言,可谓“年轻病”。我自己也是在经历了当代艺术三十年的洗礼之后,进一步认识到笔墨创新的伟大和重要。
韩国插画师Jo, An
法国的插画家Romain Mennetrier作品欣赏(组图)
夏天的回忆:马来西亚插画师Chong FeiGiap 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7美术联考备考指南
2017上海美术联考考试考场规则
2017贵州美术联考报名时间
Shannon Knight精致细腻的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7年宁夏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通知
澳大利亚插画家Jim Tsinganos 的极致想象创意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7年江西美术联考考场规则
Stavros Damos幽默人物肖像插画欣赏(组图)
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香港免试招生简章
法国艺术家Ludovic Jacqz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意大利女插画家 Franco Matticchio 作品欣赏(组图)
日本插画师Shinya Okayama儿童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7年贵州艺术类文化课高考报名时间
浓浓的台湾乡土气息——插画家良根作品欣赏(组图)
Sunny Gu时尚女孩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Gaia Alari另类概念肖像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乌克兰插画家Vadim Gannenko 作品欣赏(组图)
俄罗斯艺术家Slava Volkov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Bicicleta Sem Freio摇滚风插画欣赏(组图)
2017宁夏美术联考成绩查询时间网站
阿根廷插画师Diego Fernandez手绘肖像插画欣赏(组图)
淡淡的青涩:日本插画师Jun Kumaori作品欣赏(组图)
德国自由插画家 Judith Loske作品欣赏:童话的国度(组图)
2017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空乘专业招生简章
波兰艺术家Emilia Dziubak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7新疆美术联考合格分数线
台湾插画家陈狐狸 Whooli Chen 作品欣赏(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