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铜镜是照面容的用具,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同时,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在殷商时期就有铜镜,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已成为当时常用的生活用品,以后各代均有铸造。直到玻璃镜出现以后,它才随着玻璃镜的普及而退出历史舞台。
商周铜镜
殷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桥形拱起。西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铜镜也都是圆形,镜钮有桥形、半环形、长方形等多种类型。铜镜可分为素面镜、重环纹镜和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早期以素面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以素面镜为主的传统。
春秋战国铜镜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出现素面镜和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一般都薄而圆,上有桥形钮。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兽纹镜、连弧纹镜、彩绘镜、金银错纹镜。战国晚期至秦末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还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五山镜、六山镜等,花样繁多、品种丰富,为后来铜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汉代铜镜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墓葬出土的铜镜以汉代的数量最多。汉代铜镜不仅数量上比前朝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汉武帝时期的铜镜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主题纹饰的布局方式,铜镜向世俗化与商品化方向发展;二是突出主题纹饰,地纹逐渐消失;三是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四是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组成部分,汉武帝前后出现了完全以铭文为主题内容的铜镜,这个时期半圆球状钮完全代替了战国铜镜的弦纹钮,成为我国古代铜镜钮的基本形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
这一时期的铜镜因受连年战争的影响而种类不多,主要是沿袭汉镜的样式,创新很少。这一时期神兽镜流行最广,从整个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时期处于停滞时期。
隋唐铜镜
隋唐铜镜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分,铜镜就显得光亮,既美观又实用。隋代和唐初年间,政府对铜镜的制造并不限制,铜镜制造业十分发达,可以说达到了新的高峰,由以前单一的圆形发展出菱花形、葵花形、方形等。铜镜背面的纹样也十分丰富新颖,有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葡萄镜、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万字镜等,瑞兽镜比较盛行。
宋代铜镜
我国铜镜在唐之前以圆形为主,极少有方形,到宋代除继承过去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亚字形铜镜显著增多。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等装饰题材的铜镜。这些题材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和八卦镜等。在这些图纹镜类中,铸有商标字号的铜镜居多。
金代铜镜
金代铜镜纹饰,以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为多,也有一些新图样,其中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多,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元代铜镜
元代铜镜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但纹饰已渐粗略简陋。这一时期的铜镜有缠枝牡丹纹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铭文镜、素面镜等,到明代以后,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取代了。
铜镜常常出现在纪年墓葬之中而与其他遗物共存,由于造型、纹样风格有很大的一致性,时代变化也比较清楚,往往作为断代的重要参考。综观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成就来看,战国、两汉及唐代是铜镜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2017年江西艺术类专业统考部分专业可增报
2017年河南省表演类专业统考实施细则
2017年河南省艺术类招生实施办法
2017年河南省书法类专业统考实施细则
2017年河南省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实施细则
典型的美式插画,来自Denis Medri的创作(组图)
2017年四川美术类专业统考内江考点考生须知
2017年河南省音乐类专业统考实施细则
2017河南美术联考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017湖北美术统考时间科目考点安排
2017年湖北省舞蹈学类统考报考须知
2017年河南省体育舞蹈类专业省统考实施细则
2017湖北广播电视编导统考报考须知
2017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类统考时间
2017河南美术联考科目命题原则范围
丹青逸韵——广西书画院书画作品展在京开幕(组图)
2017年湖北戏剧与影视学类统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报考须知
2017年河南音乐统考时间
2017河南美术联考考试要求
2017年河南省播音主持专业统考实施细则
2017河南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实施细则
2017年河北美术学院招生简章
2017湖北服装表演专业统考报考须知
2017年河南省表演类专业省统考实施细则
2017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实施细则
2017年湖北省音乐学类统考报考须知
2017年河南省体育舞蹈类专业统考时间
自由插画师rambobo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7年河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实施细则
2017年河南省书法统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