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组让网友大呼“恍若隔世”的故宫穿越照。我认为,这是直接以“媚俗的方式媚俗”。
这组照片,是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杂志官微放出的。新旧照片,穿越历史,无缝嫁接:这边游人四顾,那厢溥仪抱柱;婉容亭立御花园,官微晒照吸眼球。
当然,说“媚俗”本无必然褒贬之意,主要看自身定位。时下,只要上不犯相关法令,下不违公序良俗,不要说这种嫁接博眼球,就是再无节操的“宅腐基萌”营销,都会被众网友悉数接纳。
只是,说回到故宫,情况就有点特殊了。虽它也有网上专卖店——可能正因它的诸如网店等商业触角,让本来简单的卖萌秀照,没准引起一些别的联想。如前不久还在和台北“故宫”的诸如“朕知道了”等文创产品抄袭纠纷。
虽各执一词,毕竟台北“故宫”创意纸胶带在先是事实。而照片嫁接,这种二次元招数,在动漫界也都老黄历了。之所以故宫此举让人有“脑洞大开”的新鲜感,还在于公众对其文化形象的传统思维定势。
近年故宫文化形象一度受损蒙尘,正源于其过度商业化而文化文保专业性不足,而这与国民期待是严重悖逆的。短短几年,故宫公共形象,先后在“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摔盘门”中,一度沉降到谷底。几次危机应对,其不思悔过,惯于文过饰非的糟糕表现,也一再让文化朱颜,屡屡尽失。以致斯文扫地,狼狈不堪。
故宫本该是一座穿越历史烟云承载家国记忆的国家级文化重镇。文化文保价值,才是第一位的。因其国家定位,所以公益性等公共属性,也不能被旅游经济和商业钻营日渐蚕食。有朝一日,它给人的印象,若只剩奇技淫巧的嫁接穿越照,或跟风文创旅游纪念品等商业招财伎俩,那故宫在国人心中褪色贬值,就不远了。
遥相对比,今昔合体、隔世穿越的故宫照,营造出的那种违和而又自然,似真似幻半实不虚,历史文化记忆和商业促销杂糅的诡异氛围,不正如京城人民眼下正经历的难能可贵、可遇而不可求的某种穿越历史烟云的独特蓝天吗?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
雅克•朗西埃:当代艺术就是一般艺术(图)
画家就是写生时的导演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组图)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
聂危谷:中西融合 幻彩造境
打击制假售假:让国宝帮失去生存的土壤
各国意外发现文物法律哪家强
傅抱石晚年画风丧失中国艺术传统精神
2014中国(山东)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参展画廊访谈(组图)
北京美术统考明举行 考前考中5点内容不可忽视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
英国试图读懂中国艺术
冒牌金刚落地红为什么不能被大众接受
书画界借助义卖赈灾沽名钓誉何时能改改
台北故宫的恶搞产品:恶搞有度
计文哲:翰墨长相随少年当自强(组图)
街头涂鸦行为控制:关键是拿捏
摸清家底 推进国内美术馆事业发展
夏志华:艺术与人的因果关系
艺术家不要徒有虚名
台湾漫画家林政德:用动漫方式传扬昆曲
文物保护奖励合法还需合情
肖恩·斯库利:灵魂的瓦工(图)
对待公共艺术品 且吐槽且尊重(组图)
公共雕塑应对接大众审美
埋头钱堆痴心不改:走近收藏家王子华(图)
画家朱新建壮年力作将亮相 曾被雪藏二十年(组图)
泼彩的前世今生
蒋喜: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玉雕创意(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