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流行跨界的风潮由来已久,至于跨界如何与如何跨界,则是见仁见智了。
在1月9日开幕的201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如同现下流行的跨界一般,众多明星也在扎堆推出新作。可惜这种扎堆的跨界,往往比较受关注的是哪些明星又被冠上了作家的名号,如同美术界的明星艺术家受人追捧。
只是在这跨界的“作家”里,鲜有画家们的身影。当然,不是提倡画家们都去当什么作家,而是希冀画家们也能多写写文字。看看古代艺术大师们,无一不擅丹青亦具文采,而且这种兼修的学养,对他们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所谓跨不跨界。
如何面对跨界,陈丹青的一番话颇耐人寻味。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陈丹青带来了3部新作:访谈录《谈话的泥沼》、杂文集《草草集》、游记《无知的游历》。在首发式上,陈丹青对被称为“作家”否认说:“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吗?你有独立的创作吗?你写过什么正经的小说吗?就我而言,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这种态度,给许多跨界的人士们提了个醒:跨界虽自由,但随意“跨”上各种头衔或名号招摇过市,就太不自重了。
只是眼下热衷跨界的“大家”“大腕”们,往往自以为是,以为涂上几笔就是艺术家了,发表几句评论就是评论家了,说上几句点评就是鉴赏家了……不妨细细思量,我们可以玩时尚、走流行,但对待艺术,还是真诚一些为好,这里没有什么速成的秘诀,更不要奢望一朝就能跨界成“××家”。
面对越来越潮的跨界之风,不妨慢一些,不要走得太快、跨得太远,忘了初衷。
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罗中立的《父亲》太忙了”,被各地借展,忙碌不堪。这种忙,表面上是公众对艺术欣赏需求的迫切;但另一方面,我们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捧,如果仅仅局限于某几张画、某几个人、某几个馆,他们怎能不忙?而且过热的追捧,对于整个民族的审美提高是不是又有些饮鸩止渴的味道?
今年开始实行周一全天闭馆的故宫博物院,本周也迎来了首个闭馆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俗话说‘歇人不歇马’,但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是‘歇马不歇人’,我们面对的‘马’是珍贵的文物建筑和文物展品,应该让它们得到应有的‘歇息’。”不过,马未都发表的一篇博文却对此提出质疑。他在文中提及:“故宫博物院今日起宣布今后每周一闭馆,那么就预示着全年七分之一的时间故宫静悄悄地返老还童,如清朝时一般清静。由此可能丧失七分之一的观众或者增加前后两天的负担,依我看,这不算上策。”
有争议没关系。故宫每周一闭馆已成事实,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与需要“歇息”的名作、大馆相比,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许多被埋没的普通作品与小馆呢?
人像摄影的本质在于传递情感(图)
王道国:书法是我们的文化符号
日本画师kazuko Taniguchi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7延边大学艺术类专业计分方法
朱伟:当代水墨要干预现实
2017福建艺考本月10日陆续开考
卢禹舜:艺术家和时代紧密连在一起才有真正创造
评: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张大千: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
2017年江苏美术统考人数3.12万 较去年再次下降
画展研讨会与吹捧会
2017年江苏美术联考考试变化分析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组图)
张黎姣:独立动画崛起不代表走近大众
浅谈美术在高考中的思路与想法
2017延边大学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时间网站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
殷双喜:从社会评论到文化评论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组图)
论美术界士大夫精神的缺失
2017年辽宁美术统考结束 沈阳市2000余名考生参加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
2017江苏美术统考试题有变考生却淡定
2017年江西美术统考落幕 成绩将于本月23日发布
朱雨泽、张卿媛:创新不能迷失方向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
书协主席:牌子和靶子
2017江西美术联考人数19379人赣州4331人
画家培根:将自我诠释于作品中
宋轶与郭海平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