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用白描在画面上起稿。注意要根据不同表现对象的质感使用不同的线条,如表现苍老的枝杆就要使用刚健的“铁线描”或“颤笔水纹描”,表现娇艳的花朵就要使用柔美的“兰叶描”或“游丝描”。为了表现牡丹叶片的饱满生气,使用了“兰叶描”。
2.在白描稿稿上用淡墨沿着叶片的根部向尖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分染之前要准备两枝笔,一枝用以蘸墨,另一枝蘸清水。分染时先用色笔在叶片的根部轻轻染上墨,然后迅速用清水笔将它不留痕迹地润开,这样经过水润过的墨色就会呈现出由浓到淡的层次。待第一遍干透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前面的步骤上进行多次反复分染,直至达到理想的浓 度。注意:不要试图一次就用浓墨染到所需色度,如果这样的话,不但难以掌握浓淡,无法将墨染匀,而且还会缺少饱和度。
3.在墨色稿上进行色彩分染。第一遍墨稿的作用就是将物体分出不同的明暗向背和前后关系,它就象素描稿。待墨稿浓淡达到要求后,再在墨稿的基础上将色彩罩染上去的。用花青(最好使用花青块,锡管颜色不但色相不准,而且有色渣)从叶片根部向尖部慢慢分染,直至达到浓淡要求。
4.最后染绿色和调整。用淡淡的石绿调藤黄从叶片的尖部向根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注意:石绿色是矿物质颜料,它颗粒较粗,覆盖力强,因此在染色时不能使用重色。藤黄也具有较强的覆盖力,如果使用重色的话,不但会将底色掩盖,还会使颜色污秽。所以只能用淡彩反复多层地分染。
分染法采用分层叠加的方法进行设色,它的优点是色彩厚重饱和,层次变化丰富,表现力强。但是这种方法在运用中如果掌握和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覆盖和拖带底色的现象,要克服这一毛病惟有淡色轻染,反复多层,不可重色少染。传统画法中为了避免拖带底色的现象而采用“矾”法,也即染两层色涂一次矾水,这种固定颜色的方法叫“三矾九染”法。
浅谈中国画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点滴谈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层层深入化难为易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
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探索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学习
上好工艺美术课的五要素
小学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浅探
关于美术课实施愉快教学的建议
儿童绘画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启蒙教育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CT║╙║╙н╙св╤ЫцюйУ╫лсЩуО╤о
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新课程培训中的“对话”
探讨美术新课标 浅析体验性学习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
让学生走进艺术殿堂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
美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哪里?
儿童美术“教与学”的思考
以新课程理念 更好的激活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