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在有“北方湖城”美誉的河北省衡水市市区,校园占地面积32. 1 万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33. 8 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5.3亿元。校园风景优美,环境宜人,荣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三次荣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
衡水学院现有13个二级学院,6个公共教学部,45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生源来自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学校有专任教师743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47人,博士硕士学历(学位)教师611名,拥有一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曾宪梓奖获得者、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社科专家、省“三三三”人才、省级优秀教师、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学校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单位,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的《衡水学院学报》。学校教学文化设施齐全,馆藏纸质图书107万册,电子图书438万册,有各类文献数据库供师生免费使用。
学校所在地河北省衡水市,是冀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滨临素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大广、石黄高速纵横相交贯穿全境,并与旁近的京港澳、京福、青银等高速公路相连通,京九铁路与石德铁路在这里构成“黄金十字”。衡水距京津仅2小时左右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生就业前景广阔。
一、2017年在河北省拟招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测试成绩认可说明及录取规则如下:
拟招专业 | 专业测试成绩认可说明 | 录取规则 | 备注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认可由我校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测试的专业测试成绩 | 河北省考生文化达到该省控制线,参加河北师范大学专业测试并达到划定合格分数线后,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专业测试成绩×70%+高考文化成绩×30%)由高到低录取。 | 在河北拟招15人,专业测试说明附后 |
广播电视编导 | 认可由我校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测试的专业测试成绩 | 在河北拟招15人,专业测试说明附后 |
说明:
1.最终招生计划数以省考试院公布为准。
2.录取办法与河北省规定不符的,按该省规定执行。
3.与招生章程不符的,按招生章程执行。
3.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制4年,学费为6100元/年。
4.我校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测试说明附后。
二、专业测试相关说明
报考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河北省考生,均须参加经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批准,由我校与河北师范大学组织的该专业联合测试,以河北师范大学专业测试成绩为录取依据。届时考生可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网查询测试成绩及合格线。我校不再单独发放专业测试合格证。
三、联系方式
学校全称:衡水学院
学校代码:10101
学校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号
邮政编码:053000
学校网址:http://www.hsnc.edu.cn
招生网网址:http://zhaosheng.hsnc.edu.cn/
电子邮件:[emailprotected]
招生咨询电话:0318-6016093,6016910 传真:0318-6016093
四、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情况介绍
文学与传播学院是衡水学院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含教授及副教授20人,其中多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河北省优秀教师”、“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市级先进工作者”、“校级科研标兵等称号”。
秉持衡水学院“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文传学院坚持“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实施进步教育。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传播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等5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该院多次被评为衡水学院科研先进单位,在莎士比亚研究、哈罗德?布鲁姆研究、职官研究和董仲舒研究等领域居全国同级院校前列。近年来学院设置了莎士比亚研究所、民间文化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广告经营与管理研究所4个非实体性研究机构。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文传学院建设的综合传媒实验室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达到最高标准。
文学与传播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先后获得河北省庆祝建国60周年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山东电视台“气象女主播”选拔赛金奖,第四届、第六届“校园金话筒”主持人金奖等诸多荣誉,有4名毕业生在央视各频道工作,40多名毕业生被省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聘用,100多名学生在市级电视台工作。
联系电话:0318-6016535
偏见目睹之798怪现象
公共艺术,能否一人有一颗钉子?
美术的“废墟”
张桦:传递生命的温度
百年闽台漆艺,传承七千年文明
工笔画家的精神追求:沉得下去 抬得起来
“打造画派”之风应煞一煞
《中国艺术报》:文艺批评为什么看不懂
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的山水创作初识
如何让世界“工厂”变身制造业基地
施大畏委员:直面当下美术界无法回避的困境
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不应“与照相机争功”
对话邹文 公共化,谁来领跑?
艺术概念的演变:从美术到视觉艺术
《图的背叛》:马格利特以来
美术史论学科发展开始转向“财经学”?
法国风景画大师韦尔内标志性灯塔被发现
中国画需要艺术家真情投入
烧“水”的深意:回归传统文人精神?
静观天地大美——卢禹舜的新山水艺术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笔墨当随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创作随感
书画“名家班”的奥妙
工笔画不可少了绘画性
为中国现代美术正名
易介中:把艺术当做豆腐一样
雷人“鸟巢”频现,都是创新乏力惹的祸
郑重宾中式媒介上的西式思考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马书林画京剧人物
艺术授权使艺术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