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抓文化的同时又要把专业学好,不然到时候两头都误了,也考不上学校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条捷径......”
2月6日,随着中央戏剧学院艺考初试的开始,2017年的艺考大幕也逐渐拉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女、“小鲜肉”开始了“南征北战”的艺考生涯。
当天,记者在中央戏剧学院看到,等待入场的考生已经排出了几十米的长队。一名手拿长矛小脸通红的学生陈雪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从十岁就开始学花旦,每天五点起床练功很是辛苦。
考生家长 贾小媛:从十岁就开始去学了,就自己在学校,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学了有六年了,反正孩子是很苦很累的学这个,我也祝她能够考上,不能白学这五六年。
说到艺考的艰辛,来自四川的学生马妤婵坦言,坐48小时的火车来北京参加考试仅仅只是开始。
艺考生 马妤婵:第一次坐48个小时的火车,从四川成都坐到北京西站,在火车上过了两夜一晚,就给自己的人生添了一笔很难忘的经历,我们住在五环外,我们只能提早很早很早,可能要坐夜间公交车,然后从那边赶过来,这样平时没有体验过,也感觉有点苦。
在很多人看来,艺考是通向大学的一条捷径。但是很多有过亲身经历的考生却并不这么认为。
艺考生 孙同学:在我的印象当中,学艺术应该是比纯学文化负担要多一些,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你说你学习,又要抓文化的同时又要把专业学好,不然到时候两头都误了,也考不上学校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条捷径,反而是一条更加锻炼自己的路吧。
此漆非彼漆——朱青生漆山计划一说
易英:具象雕塑,真的很重要
回望英国美术300年
当代艺术评论:一条纱巾?
美术馆不能被赞助者牵着鼻子走
“墨变”:轻松地穿越
被误读的“程式化”
知识生产:美术馆的发动机
第20届全国版画展将引入策展人制度
瑞士水墨基金会主席:中国水墨艺术很神奇
当代油画卡通倾向:从雷同走到雷同
艺术家:请多考虑下你们作品的受众
我山非他山,心近平凡
寻找指引创作的明灯
中国当代艺术的困境与出路
非洲人的绝活黑木雕价值不菲
秦桧可以被扶起吗?
当东方走近西方——访清华美院教授杭间
工笔画写意性的表现方式
当代艺术三要素
清新的文人墨戏——覃志刚的书画
我们为何而画?
2012,美术界的“个展年”
偶然·无法 必然·有法———毕可燕水墨作品解析
朱屺瞻与关良“沪上重逢”
和四十米弧面空间共振
从新媒体看青年艺术家成长四重门
为中国美术立言
中西策展人体制及生态对比
点染时光 墨绘当代——范治斌作品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