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200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
154号墓墓主身份尊贵
3日,记者走进发掘现场,看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内,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量为东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为船棺。多数墓葬成组分布,有的两座一组,有的三座一组,也有十多座一组。
其中最大的一座M154号墓位于中间,漆黑厚重的船棺躺在两米多深的墓坑内,可以清晰看出棺身连同棺盖是由整段古木制成。船棺的周围还均匀地抹着厚厚一层用于密封的青膏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现场领队王天佑介绍,M154号墓坑深2.3米,船棺长6.1米,宽1米,棺内出土器物数量最多、等级最高。其中的漆木器纹饰特征、铜印章符号特征与2000年成都商业街船棺墓葬出土的同类器物特征非常接近。商业街船棺墓葬被认为是战国早期的古蜀王墓,所以154号墓墓主的身份也应该非常尊贵。
出土青铜器达540余件
截至目前,共发掘清理墓葬180座,规模为近年来罕见。王天佑告诉记者,墓群年代跨度200多年,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晚期,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玉石器。
其中,出土青铜器的数量多达540余件,且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包括兵器、容器、工具、饰件等。另外还出土8枚印章,40余件器形精美、色彩亮丽的漆木器,以及500余件陶器。部分器具中还发现稻、瓜籽、桃核等。
记者随后在青白江区博物馆目睹了这批青铜器的“芳容”:有鼎、壶、敦、鍪,戈、钺、剑、矛,斤、凿、锯、削,品种多样、琳琅满目,形制优美、花纹绚丽,让人领略到古蜀文明的丰富多彩。
另有少量青铜容器风格与楚文化青铜器风格接近。其中一件青铜盏,盖、身大部分饰蟠螭纹,捉手、器耳、器足采用透雕、浮雕工艺,精美异常;有两件青铜戈,戈身上分别绘有精致的龙纹、虎纹浮雕,活脱脱一个“虎踞龙盘”;还有约4厘米长、颇为精致的各式铜削刀等微小器具。
进一步揭开古蜀文明面纱
“这次出土青铜器的纹饰大部分为巴蜀文化中的常见纹饰,包括蝉纹、虎纹、龙纹、手心纹、巴蜀图语等,由此判断墓葬年代大部分在秦灭巴蜀以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雨茂说,过去成都周边地区发现的船棺葬多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极少,此次发掘填补了这一空白。
刘雨茂等专家认为,从金沙遗址、商业街船棺葬、青白江双元村春秋战国墓群,到前不久刚公布的蒲江战国船棺墓群,使商周时期至战国晚期的古蜀文明形成序列,进一步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古代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丧葬习俗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交融等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
墙上挂油画的技术讲究:如何挂放更美观
洋画师眼里的中国皇妃——清廷油画肖像
中国油画发展简史:建国后我国的油画发展史
水溶性油画颜料简介,什么是水溶性油画颜料
欧洲美术发展历史——中世纪美术
油画技艺入门:油画的最基本画法
理查·司契米德画人体:轮廓技法展示(1)
油画颜料浅谈:铅白、锌白、钛白有何不同
躲避现实的绘画主义——象征主义
西方绘画派别简介:超现实主义画派(1)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简介
油画发展史:谁发明了油画
油画艺术创作技艺:色调浅论(2)
油画的发展现状浅谈
不同风格的壁画表现形式简介
油画保存秘密:布面油画不一定比纸张更易保存
理查·司契米德画人体:轮廓技法展示(2)
油画绘画技巧揭秘:不同绘画方法盘点
最随性的绘画创作风格:野兽主义
中外风景画的发展历史简介
油画的透明画法:宾卡斯油画技法简介
油画创作技巧浅论:自然物象与艺术形象的转换变化
风景油画的中国化:步步深入(2)
画具材料简介:什么是丙烯颜料
油画艺术创作技艺:色调浅论(3)
油画的创作艺术之色层语言
揭秘你不知道的油画悬挂技巧
俄罗斯新生代现实主义:重视生命力
油画艺术创作技艺:色调浅论(1)
海派油画:集投资、收藏、装饰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