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河南巩义窑址发现古代石灰窑和各类瓷器遗物(图)

河南巩义窑址发现古代石灰窑和各类瓷器遗物(图)

查字典美术网 2017-04-01

河南巩义窑址发现古代石灰窑和各类瓷器遗物(图)1

巩义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部,是我国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烧制白瓷和唐三彩的古窑址。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6 月,为配合基础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巩义窑址的保护控制地带进行了抢救性勘探与发掘。遗址属黄土丘陵地区,台地洼地相间,陡崖沟壑纵横,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由山岭向黄河滩过渡状。所发现的古代遗迹遗物受此影响,分布极不均衡,南部高地鲜有发现,基本全部集中于北部较平缓地区,即新兴路口至小黄冶村一带。而此次重点探寻的唐代瓷窑遗存以小黄冶桥以北地区最为丰富,新兴路口以南地区未发现古代遗迹。故此将此次发掘的范围确定在北至小黄冶桥北,南至新兴路口区间内,分作4 个发掘区进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5010 平方米。此次发掘,共发现唐代残瓷窑、石灰窑、澄泥池、宋代窑洞遗址、陶灶等遗迹多座,出土唐代素烧、三彩、白瓷、黑釉、酱釉等瓷片数万片及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复原瓷器,绝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发掘区,又一次为巩义窑址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遗迹

第一发掘区位于小黄冶桥以北,据以往历次调查及考古发掘情况看,这里隋唐时期的瓷器出土十分丰富。共发掘2560 平方米。发现地层堆积十四层,陶窑8 座、灰坑16 座、墓葬6座、道路2 座、灰沟3 座、房屋15 座、陶灶34 座、池7 座、水井2 座。

陶窑8 座 Y2、Y7、Y8 为勺形,圆饼足敛口罐状,开口于层下,被L1 打破并叠压,其时代应为唐初时期,可能为烧制石灰,内填白灰、石块;Y3 为勺状直壁圜底,开口于④层下;Y6 为椭圆勺状,火膛位于西部成楔形,窑室为椭圆形弧壁、拱顶,底部东高西低成斜坡状, 壁烧结呈灰色,西部被F6 打破过底,近残存北壁,开口于⑧层下,时代应为唐代初期与Y2、Y7、Y8 同期,推测可能为烧制陶器。

灰坑16 座 H2 为圆形袋状平底,底有踩踏面,开口于⑨层下,T0336 西北,出土三彩釉、三足炉、小钵、小罐、四系罐;H5 为暴露半圆形,直壁平底,开口于⑨层下,T0335 西南,出土有窑具; H7、H12 位于T0332 中部, 长方形直壁平底, 开口于⑧层下,出土有大量素烧次瓷、三足炉、洗、罐、少量三彩、绿釉、黄釉、两彩、碗、豆、水注等,另有陶范;H11位于T0443 中部,开口于④层下,圆形直壁平底,出土有铁犁铧、三彩、素烧瓷罐、炉等; H8 位于T0336 西部,开口于⑧层下,成近方形,斜壁平底,出土有俑范、三彩瓷、素烧瓷罐、钵等,另有钧瓷盘1 片,时代为宋代;H16 为近方形平底,位于T0436 北部,被H14 打破,开口于⑤层下,无遗物;H17 为圆形袋状底部不平,位于T0435 西南,开口于④层下,出土有水注、罐、炉;H18 位于T0333 西部, 开口于②层下, 平面形状不规则, 坑底不平, 出土有三彩、绞胎瓷、枕、罐、碗等,均为唐代;H3、H4、H6 位于T0335 东南部,均为不规则坑,出土有白底黑花瓷、碗、青花瓷等,时代为明代;H10 位于T0337 中部,开口于房基下,被L2 打破叠压,椭圆形,壁不规则,略倾斜,平底,出土有瓷罐、陶盆, 应为宋代存煤池;H13 位于T0436 南部,开口于④层,不规则坑,未到底,出土有开元通宝钱;H14、H15 为洞穴式房屋。

墓葬6 座 其中M6 位于T0433 东部偏北,开口于④层下,长方形竖穴土坑,无棺,人架一具,头向南,面向上,为仰身直肢,无随葬品,时代为唐代。

道路2 座 L1 位于T0131 东北、T0130 南部、T0231 中部、T0331 南部、T0332 北部开口于⑭层下,东西方向,在T0131 东部向南、东部延伸,层面西部呈圜底状,东部略平。层面且西部高于东部,出土有白瓷、黑釉瓷, 时代应为唐代初期; L2 位于T0337 中部、T0437 南部、T0227 西部,呈长条形,南北两侧各有一排断续的石块, 堆积护坡, 层面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开口于⑦层下,出土有青花瓷碟、碗、三彩、白瓷、黑釉、白底黑花瓷碗、罐、炉等,时代应为明代。

灰沟3 座 G1 位于T0237 西南,呈不规则状,清理T0337 后其应为G3底部冲刷坑;G2 位于T0332 北部,开口于④层下,呈月牙喇叭状,斜壁底不平,时代应为明代,F7 塌陷后形成;G3 位于T0337 南部、T0237 西南部,开口于②层下,近喇叭状,壁不规则, 底部不平, 出土铜钱、铜带钩、铜镞、瓷罐、盆等,时代为宋代。

房屋15座其中F5 位于T0236 中部,开口于⑥层下,长方形斜直壁、平底、拱顶,底部有10 座陶灶(Z5—Z14) 出土有葫芦形陶范、陶器等;F6位于T0232 南部、T0332 中南部,开口于⑥层下, 斜直壁、平底、顶部塌陷, 由前室、过道、后室三部分组成,在其前室、后室各有灶台1 座,Z1、Z34 均位于北侧,另室底部下前室中部有灶两座(Z3、Z4),在后室西南角有东西排列两座煤池(C1、C2)与Z34 对称,出土碗、罐、盆等;F7位于T0232 西北部、T0332 东北部,开口于⑤层下, 呈“ 亚” 字形, 由前室、过道、后室三部分,自东向西排列,在前室西南角外凸一壁龛土堆砌灶台一座(Z2),其北部叠压在北隔梁下,出土瓷碗、罐、瓶、壶等;F8 位于T0244 中部,开口于③层下,长方形直壁、平底。由前室、过道、后室,自东向西排列组成,其前室北侧中部有一砖砌灶台(Z15) 西部有存煤池,时代为清—近代;F12 位于T0333中部,开口于⑧层下,长方形直壁、拱顶、平底, 东南部有一存煤池(C6) 北半部未清理,出土有“天启通宝” 一枚、三彩瓷碗、盅、钵等;F13位于T0333 北部,开口于⑧层下,长方形斜直壁、平底、拱顶洞,北部叠压隔梁下,东部C2、C3、C4,塌陷上部未清理,出土有瓷碗、罐、炉等;F14 位于T0436 北部、T0435 南部,开口于⑤层下, 长方形斜直壁, 二层台、平底,拱顶洞,由前室、后室两部分组成,自东向西排列,后室底部高于前室底部60 厘米,出土有陶盆、空心砖、瓷碗、水注等; F15 位于T0335 北部,开口于⑤层下,斜直壁、拱顶、平底土洞, 南壁经火烧呈红色,西部有一米宽通道延伸到探方西壁下,北部叠压隔梁下,出土有青花瓷碗、陶器等。

井2座J1位于T0336 东南部,开口于①层下,长方形直壁、平底,东西壁中部有对称交错马蹄形脚窝,出土有泥质夹砂灰陶、鬲、罐、盆等,时代为东周,被H4 打破,底部无遗物;J2 位于T0333 中西部,开口于⑩层下,圆形直壁,未到底,东西壁有对称交错马蹄形脚窝, 出土有水注、罐。时代为唐代。

池7座其中沉淀池3 座,存煤池4座C1、C2 位于T0332,F6 后室东南角,长方形砖,砖壁底,平底;C3、C4、C5 位于T0333 北部偏东,开口于⑨层下,C3 北壁石块单排堆砌呈长方形,因F13 建造时掏造在C3、C4、C5下后F13 废弃塌陷,其整体破坏近残存不规则分布的石块堆积,石块上及填土内残存有青灰色胎泥,出土有三彩器、素烧瓷碗、罐、水注、炉、钵、杯等, 应为唐代澄泥池; C6 位于T0333F12 东南, 长方形, 砖石砌壁底,平底,壁底残存煤粒;C7 位于T0435F11 东南,砖石砌壁底,平底,壁底残存煤粒,出土有铜镜一件(明代)。

灶34座其中Z1、Z2、Z15、Z34为土砖堆砌灶台,其它为葫芦状建造在房屋底部的灶。

出土遗物

该窑址出土有三彩、素烧、绿釉、黄釉、蓝釉、两彩、白瓷、黑釉、酱釉瓷等。器型有三足香炉、印花洗、三系壶、四系罐、钵(大小多样)、瓶、水注、执壶、鸡首壶、五足鼎、碗、杯、枕、豆、盏、盘等。动物俑: 人面埙、童子俑、佛像、鸳鸯、鸽、马、骆驼、狮子、大象及时应得陶范。窑具有三叉支烧、柱状支烧、碗状支烧、方形、圆形垫板等。其上刻划有数字(六、七) 文字(高、玄) 刻划符号等。

学术意义

此次发掘,发现了一批隋唐时期的窑炉、澄泥池、灰坑及宋代的窑洞遗迹,在唐代地层和灰坑中发现大量初唐、中唐时期的瓷器残片及残损器物。其中保存较好的三座圆形小窑炉(Y2、Y7、Y8),因其形制大小明显迥异于唐代北方地区常见的馒头窑和以前考古发掘中于黄冶窑址发现的方形瓷窑,加之在三座窑炉内紧密填充着青石块和白灰而不见一片瓷片,故推之为烧制石灰之用而非瓷窑。从三座窑炉与地层和其他遗迹堆积的水平层位关系看, 其时代应在唐初至隋时期。虽石灰窑炉似与制瓷无关,但国内目前所知的古代石灰窑发现的很少,所以这三座石灰窑同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出土瓷器中,基本完整和可复原的多达500 多件,涵盖了素烧、黑釉、黄釉、酱釉、绿釉、白瓷、青瓷、青花等,还有大量的三彩器。器型丰富多样,以小型生活实用器为主,有香炉、钵、碗、瓶、盏、豆、灯、盆、罐、壶、器盖、水注、洗、澄滤器等,另有猴头埙、人俑、鸽、象、马、骆驼等动物俑等, 陶范、三叉支钉、筒形、碗形支烧等窑具也发现不少,个别器物上还有刻划文字。其他的零碎瓷片收集了上万片。如此众多的瓷片和残损器物的密集发现,无疑对巩义窑址瓷器的生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物资料,也对今后探寻瓷窑和作坊遗迹的分布,提供了指导方向和线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河南巩义窑址发现古代石灰窑和各类瓷器遗物(图)"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