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造就一切,也改变一切。唯不朽的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山川、河流、大地。
四方之城,是中国城市与家园的标志。国字便是形象的表现了一座四墙围合,执戈守卫的城。
始于殷成于周延续千年的井田制以水渠土梁来分割大地,这些都深深影响著国人的性格、命运。
事死如事生,安置身后灵魂的地下陵寝是先人最终的家国,在大地的守护下抵御著时间的变迁。
先人没入黄土,成为历史,成为我们的土地。
秦,这个熔铸于中国人血液中的名字,两千来一直与我们形影不离。
那是最血腥的时代,邦国正向着帝国过渡,天下大乱,列国混战。
那也是最富创造力的时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爆发点。孕育了未来两千年的文明。
曙光初照,秦带领中华文明进入了帝国时代。
“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绝对的统治带来了秩序和稳定,结束了秩序崩坏的乱世。政治体制和文化的确立,让世人有了统一的国家观念意识。
秦虽亡,但帝国构筑的统一国家体系却被后世所继承,成为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基石。
六王毕,四海而一。短短15年,闪耀着夺目光芒的帝国竟一瞬而过。
荒烟蔓草,隐没着帝国的残垣断壁。
故纸堆里,我们找寻着秦的背影。
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关于始皇陵的记述也只是只言片语。
这是关于帝陵的最早记录。
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在煌煌巨著《史记》中,对始皇帝陵的记载仅百余字,更无影像。
至清乾隆年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元撰成《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名曰关中胜迹,实则囊括全陕胜迹,是研究陕西历史地理及文物古迹,尤是周秦汉唐史迹的重要文献,在学术界早有“孤本难觏”之叹。全书共附图六十一幅,亦无帝陵影像。
至上世纪初,这帧照片拍摄于1908年12月25日,南望大陵如笠,巍巍然矗立于骊山脚下。
新疆桑皮纸绘画作品辽宁巡展
“贾广健艺术馆”揭牌仪式暨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蒋志鑫、刘方明“南北对话”
中国美术馆提出全新理念 新春汇聚十馆群珍
《天柱》诠释两岸的共同守望
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在京成立
浙江画院喜迁新址
金秋六合,看“茉莉花”乡百“画”争艳
“四大古都”中国画名家作品交流展启幕
黑山绘画艺术展现梦幻之旅
纪念陈之佛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中国作家书画院在京成立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内容简介(三)
一部视觉版中国现代美术史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采风“中原行”
国博收藏冯骥才《解冻》等画作
詹建俊评女儿个展回归正业
2012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
赵曼画作
上博举办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展
卢禹舜:国家画院要出作品、出人才
“美好家园”尼玛泽仁作品展在京开幕
“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更换展品
首个客家民间博物馆在福建连城揭牌开馆
“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推出海南作品展
中国水墨画走旺受到海内外关注
2012法蓝瓷陶瓷设计大赛总决赛揭晓
袁熙坤获匈牙利文化最高奖
这一年,是什么让10万观众饱眼福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