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文官俑
如果真的有“博物馆奇妙夜”,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最近一个月一定很热闹。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件文物齐聚国博,从3月2日到5月31日向公众开放。这100件文物中,包括西周康侯簋、东汉青瓷六博俑、唐代三彩文官俑等在内的7件中国文物前聚集了最多的目光,因为这是它们自流失海外后首度回国“省亲”。其实,这只是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中极少的一部分,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现状等客观原因没有正常的回流渠道。
刘阳,80后北京人,中国圆明园学会资料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他用十年时间寻找流失的圆明园文物,把已找到的400多件流散文物集结成《谁在收藏圆明园》一书。对于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刘阳说:“很多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从入藏流程上来说,可以说是合法途径,但是从中国文物如何出境和入境方面来说,都是不合法的,但是目前已经不可考证了。”
大英博物馆 收藏两万三千件中国文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披露,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大英博物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中国展厅也是这里屈指可数的特别引人注目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文物之巨、质量之高,可以说位居五大博物馆之首。它收藏的很多文物是一个国家顶级的文物,甚至有些文物改变了这个国家历史。对这些文物,博物馆奉行拒不归还国外文物原则。
“这里面的问题其实很复杂,还有一个客观的问题是,大英博物馆方面说它的很多文物是花钱购买的,或者是别人捐的,这可以说是为自己洗白了。如果我们现在用归还或者索要这个词,英国人是不能接受的。我相信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随着英国的战争和大炮到达英国的,但是可能也有一部分真的是英国的企业或个人买了捐给大英博物馆的。全都一刀切地要回,确实很难办到。”刘阳说。
那么,此次来中国展览的七件文物又是如何流失到英国的呢?据刘阳介绍,他专门查了这七件文物的历史,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全部来自第三方捐赠。“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它们来自哪场战争,或者哪位在华的牧师从中国拿走的,全部是捐赠的,所以如果较真的话,也没有证据。也就是说,它们入藏大英博物馆是合法途径,但是从中国文物流失的角度来讲,它们是怎么从中国出去的,又是怎么入英国境的,这些已经不可考了。”
作为墓葬陪葬品的唐三彩成了家中艺术品摆设
据刘阳介绍,因为展览的主题是“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所以中国文物并不多,但件件是顶级珍品。
这次选取的七件文物,从年代上说基本贯穿了中国几千年历史,每个历史时期选取了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分别是:良渚文化的玉琮、康侯簋、春秋时代的青铜镈、东汉青瓷六博俑、隋唐之际白瓷双龙耳瓶、唐三彩文官俑、元青花瓷盘。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长江流域最重要的一支文化,以精致的玉器工艺闻名。像玉琮这样的大件玉器十分罕见,文物价值极高。
簋在民国时期是流失文物的大户,也是当时热门的收藏对象。这次展览的康侯簋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祭祀礼器,本来有一对,但是另外一只下落不明。“像这种簋,在我们国家都很少见,所以说它怎么到了英国,怎么流失出去的,英国方面也含含糊糊。”根据大英博物馆的文物说明,此铜簋出土于河南辉县,大约在1937年,被一位英国少将所收藏,1977年,大英博物馆通过专营中国艺术品的古董拍卖行购得该铜簋。
青铜镈是春秋时期的一种礼乐用打击乐器,常与编钟、编磬合奏。大英博物馆的这件青铜镈在同期礼器里属于保存得比较好的,据介绍也是合法进入英国的。民国时期,商周文明所在的河南地区一度盛行盗取文物,军阀混战的乱象下,甚至有公开的官方的盗墓行为。“还有的国家以考察队的名义,买通当地军方,由官方或军方直接配合,拿完东西就走了,还有的直接连偷带抢,有时候一把好的枪就能从军阀手里换件珍贵的文物。”刘阳说,这样流失出去的文物太多太多了。
东汉六博俑作为实用器具的模型被埋入墓葬之中,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博戏文化,关于它的收藏具体时间,大英博物馆并没有确切的说明。
唐三彩文官俑一套有十三个,1936年,大英博物馆购入了这批文官俑,此次展览英国只带了其中一个。“实际上,唐三彩是墓葬里出土的陪葬品,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最初来历和用途,把它作为艺术品摆在家里,其实古人家里绝对看不到这些文物的。”文官俑192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的刘庭训墓,唐代盛行厚葬,其中以人物俑和动物俑塑造最精彩。
隋唐之际白瓷双龙耳瓶,现在在国内也不是很多,尤其是像这种没有经过修补、保存如此完好的就更难得,可以说代表了那个时期瓷器的最高水平。
曾经有一段时间文物界不承认有元青花瓷,因为市面上的元代青花瓷数量太少了。“中国文物拍卖市场上第一件过亿的拍卖品就是元青花瓷,现在看来,当时真是捡漏了。”刘阳称。随着大家对文物的认知发展,发现元青花瓷无论从工艺、颜色等方面,完全不比明清青花瓷差。元青花瓷从墓里出土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作为家里的摆设使用,如何成了大英博物馆的收藏也不得而知。
流失文物现状:为了挂电灯在壁画上凿窟窿
刘阳告诉记者,和大家一样,在国博看到这些文物的时候他心里很难受。而且因为他本身从事的就是海外流失文物的研究,所以体会更深。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小在北京城长大的刘阳对圆明园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兴趣已经伴随了他十几年,寻找圆明园流失文物成了他最大的心愿。“我之所以研究圆明园文物,原因之一是我觉得首先我们自己得搞明白我们曾经有哪些文物。但是唯独圆明园至今都缺乏陈设档案,想要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也变得很难。”
“现在到底有多少文物流散在外,没有人说得清楚。圆明园现在保存的文物数量与流失海外的那些奇珍异宝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刘阳表示。据介绍,圆明园现存的文物也仅有几百件,国内流散的圆明园文物以北京最多,仅在北京大学校内就有8件,其中圆明园安佑宫华表,就有一对矗立在北大西门办公楼前;另一对在国家图书馆分馆院内。台北、澳门、沈阳等地也有数量不一的圆明园文物,此外,在中山公园、保定、天津流散的文物也颇多,而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法国国家图书馆等也有大量的圆明园文物。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大量的中国珍贵文物在那里摆放得很无序,因为数量巨大,堆得跟仓库一样,所以到底有多少文物也说不清。”令刘阳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枫丹白露宫内屋顶上有大量来自中国的精美壁画,为了方便悬挂电灯,工作人员在壁画上凿了一个窟窿,“就为了走电线,文物就这样被破坏了,时间一长,因为下雨会漏水的缘故,很明显的能看到污渍。现在也没法把电灯拿下来修复,最主要的是法国也没有修复中国文物的技术,他们可能觉得反正时间长了,脏就脏吧。令人痛心的是,如果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这件文物就要彻底被破坏掉了。”
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颁布的《关于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规定文物追索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自被盗时起50年以内提出。”也就是说圆明园文物因为时间久远,已经不受公约保护了。由此看来追讨圆明园文物已变得不现实,而据刘阳分析,目前可以让圆明园文物回归的方法只有个人或国家主动捐赠,或是像猴首、牛首、虎首、猪首从拍卖市场上拍卖回来。
解码古蜀人:4600年前核桃陪葬 陶瓷果盘奢侈品(组图)
四川音乐学院校考微信公众号2017艺术类校考成绩查询开通
乌鲁木齐特大走私虎皮象牙案开庭 涉案金额95.3万
2017华南农业大学音乐校考成绩查询入口
《新青年》百年后再获重编 录陈独秀 鲁迅等作品
2016宁波文博会台湾工艺引领东方生活文化(组图)
2017山东交通学院江苏美术合格考生名单查询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典礼隆重举行(组图)
“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艺术展方案公布(图)
热烈祝贺2016第三届华夏五千年国学文化论坛圆满召开(组图)
中国首家艺术平台“特文茫”将亮相上交会 重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山东将实施城乡文化艺术普及工程
2017华南农业大学美术类校考合格分数线
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艺术类校考成绩查询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换届揭牌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新资本的艺术趣味与力量
2017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课考试成绩合成比例及进入文考要求
各省原则上停止交易场所审批 兼并重组将成趋势(图)
台湾法蓝瓷携手台北故宫推出陶瓷新品
11幅毕加索著名公牛系列作品离奇失窃(组图)
南京国宝朝天宫借给开发商做活动 馆长遭停职(图)
北京故宫“前三殿”“后三宫”引入人工照明(图)
吉林省发现辽金时期完整陶窑遗址
2017华南农业大学美术类校考成绩查询入口
文玩产品滥用人民币图样曝监管缺位(图)
2017西藏大学新闻学藏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专业招生简章
故宫文创10亿销售额炼成记(组图)
2017华南农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术科合格线
手机APP让博物馆打破围墙 艺术品迎来数字化时代
2017华南农业大学音乐类术科合格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