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初始经历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人生的全部进程,特别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巨大变革和激烈的思想碰撞,让1972年出生于浙江宁 海的叶剑青在求学之路上刻骨铭心。叶剑青从临摹《芥子园画譜》开始,梅、兰、竹、菊画的一丝不苟,然后穿梭于杭州各个画室,接触到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不 管是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进修期间的激烈讨论,还是到北京中央美院后的所见所闻,不同的生活感触激发着他艺术创新的花火,在历练中探索和自省,他自己 的路和中国绘画之路该何去何从。也许那个时期的新生代,骨子里都会被植入一股创新求异的裂变基因,尤其对于叶剑青,无形中责任加身。从1994年考入中央 美院,到199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冈松家族艺术基金一等奖,从2007年获造型类油画博士学位,到任教于中央美院壁画系,他一直在追寻探索中国绘画艺术的 未来,从未懈怠。
探索与发展不是无根之水,即使是海市蜃楼也有其影射基础。对于绘画艺术的研究,叶剑青从两个方面开始,一个是传统壁画临摹,另一个是他谓之 冒险的西方绘画经验,这就是传承发展和破旧立新。叶剑青要的是从这两条路上走过去,走到尽头再发现前面的路,然而结果呢?对敦煌壁画中国“艺术密码”和尼 采“日神精神”的学习之后,他的实践作品就是1994年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主题,虽然是一种粗浅尝试,但这种思维方式使他逐渐产生了一种信心。信心来源于中 国的前辈艺术家所做的尝试,当徐悲鸿、林凤眠等一批画家经过西方艺术经验洗礼后回国,试图用西方习得的技法来创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方法,既有别于西方既 有成就、又有别于自身旧有传统,探寻一条“现代中国绘画”之路。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一个真正成熟的中国文化新物种,但在叶剑青看来,却为中国现代 艺术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精神火种和线索。
于是,叶剑青用一种摄影图像或黑白记录片式的叙事方式来进行尝试,对中国传统水墨进行影像改造,让中国文化的深度和艺术“气息”融入当代生 活瞬息万变的日常之中。而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用手工油画去表现机械复制的技法给予他灵感,更主要的是李希特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中,成就了德国绘画的世界性地位,这才是叶剑青却追求着最 为本质的目标,那就是如何颠覆现有的文化结构,重建中国绘画文化体系。于是,他开始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国人看世界的视觉经验和感知经验,以及如何在去 发现属于我们时代的艺术方式,创建中国独有的艺术体系。他深知西方与我们的艺术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汲取李希特的同时又拉开距离,用自己的语言方法去中 国化图片,进行手工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这期间的作品有《城市山水系列》。
观音系列集中创作于2008-2010年。叶剑青解释说,“观音”从“观”到“音”是中国的一种思维方式,本应该用来的听的却去“观”,就 是用心去感受。这与西方的感受方式不同,同理,中国感受艺术、感受世界的方式却不局限于听和看,我们可能会用心去感受,然后用触觉,用听觉等等。这代表着 中国的一种文化态度,即用综合的感受去接触世界,跟世界发生一种关系,然后得到一个综合的反馈。“中国化”是叶剑青创作的关键词,从艺术语言和感受方式 上,“观音”系列能代表外来文化逐渐中国化的进程,而他通过观音这个载体,去探寻一个属于中国的审美系统,形成一个属于中国的艺术态度或艺术审美的范畴。 可见,观音系列是叶剑青在文化转型思考过程中的重要标识。
结束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叶剑青从中国传统文人的图像中汲取营养。2000年的作品《文心造影——谱系考》以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人造像为内 容,用统一大小的画框呈现了一个中国文化的谱系。这组作品无疑受到了里希特《48幅肖像》的影响。但在《文心造影》中,或出自版画,或源于中国画的精妙线 条成为了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这也成了叶剑青日后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内容。
失神的凝望者,是人们在欣赏叶剑青作品时的共同感受,他追求的是一种对“真实”的追摹和体验,在视觉维度之外情感维度的加入。在《观气》中 大多都有一种东方式的精神情境萦回,松动而轻柔的笔触在一种细腻的感知中被阐发,犹若传统中国画中的笔墨意趣,灵秀而疏淡。以近乎“抒情”的绘画语言风 格,去营造超脱世俗羁绊的精神家园,一种沉静的“现实叶剑青看待自我的方式:绘画成为灵魂游离于身体之外的理想栖居之所,失神的凝望者,一切景观都被封存 于记忆深处的梦境,叶剑青在一个近乎封闭的语言和理论体系中,考量着自我的绘画观念,进入一种自我想象与自我激发的状态。可以说,叶剑青构建了一个纯粹的 “自我精神体”,其“主体性”意识观念赋予了欣赏者在视觉景观以外鲜活的情感空间。
同时,叶剑青又被称之为一个“画气的人”。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精髓在于“气韵生动”,但如何在油画上再次捕获气感的生动性?这就需要在油画上 画出气韵、气感与气息。显然,这需要深厚的绘画技艺修养。与西方的气不同,叶剑青在中国庄子道家“唯道集虚”与“虚者心斋”的指引下,坚持传统山水画气韵 生动的理念,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在更浑厚的背景下,再次恢复绘画看视的气息光晕。如何在油画上画出气韵、气感与气息?做到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气韵生 动”,叶剑青从米芾的满纸烟云以及虚实之间的微妙过渡中获得启发,从摄影虚焦的拍摄中获得启发,一步步生成出虚化的气象。把自然的气息抓取到绘画的平面, 首先要“观看气息”,然后是“气化颜料”,最后还要体现出自然变化的时间性和流动性,是一种“游观”。
如《观月》系列,从实到虚,从可见到不可见,,一片虚白恬淡,顿时让我们安静下来,清月古松,千岩万壑,都隐于其间,这是一个明月洗涤过的 清静世界,画面宛若月光所绘,如乳,如玉,绘画表面如同蒙上一层朦胧的薄雾,但内在的神气凛然,让人内心淡然而欣喜。我们要感谢叶剑靑,这个画气的人,这 个让画布深深吸纳自然灵气的手艺人,再一次让虚淡空灵这久违的意境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所能做的是,如同他一样,在这些作品面前一道深深地呼吸。
2014年11月,25米长的油画《富春山居图》在798艺术仓库展出,将《新朦胧主义》展览推上高潮。借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叶剑 青用油画材料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25米长的画幅上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画面的超强控制力,在氤氲朦胧的画面中,加入了他独特的油画语言,比如玻璃水痕的 标志性图式、油画仿制的中国画线条,甚至是远景中出现的现代楼房,都在这幅“长卷”中得到了新的演绎。黄公望是叶剑青心目中的崇拜,因为他是最能够全面代 表中国精神核心的艺术家,为了这次创作,叶剑青带着对先贤的敬仰,多次踏访富春山,登山、乘船、仰望、远眺。这是叶剑青的世界,它有对古代艺术家的致敬, 有自我风格的呈现,有对当下社会话题的回应。借古开今,中西交融,《富春山居图》成了叶剑青阶段性的总结。
从佛像、文人相到风景再到巨幅的《富春山居图》,叶剑青在实践中将当代手法与传统文化不断结合,只是在寻找一种最佳的途径将我们的绘画艺术 继续推进。文化间的融合与渐变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暂时的过度,如何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绘画艺术系统,参考全球视野和熟知自己根源是必不可少。中国文化发展 不能走西方之路,虽然叶剑青受西方文化尤甚,但他骨子怀有纯正的中国传统,熟知中国文化必须要传承才能发展,前贤们在探索中屡遭挫折,破而不立,叶剑青也 在诸多困扰中前行,但他终究相信,一定可以找到一条更加可行的,有建设性的新路。
黄山学院简介
三明学院简介
详解人物速写中的人体运动规律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安庆师范学院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简介
晋中学院简介
燕山大学简介
齐鲁师范学院简介
宿州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介绍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
太原师范学院简介
西安外国语大学简介
廊坊师范学院简介
素描头像之年龄区别
石家庄经济学院简介
水粉风景画写生中对山的把握讲解
关于美术高考老师的箴言
邯郸学院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简介
石家庄铁道大学简介
山西财经大学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介
邢台学院简介
池州学院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保定学院简介
山东女子学院概况
山西农业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