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室内光线较暗,增加人工照明可营造更好参观效果。
昨天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参与的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地区博物馆开展了90多项主题活动,97家博物馆组昨日免费开放。
故宫博物院首次在中轴线宫殿中引入人工照明,今后“前三殿”“后三宫”都将被一一“点亮”,以营造更好的参观效果。
最大限度贴近自然光照射效果
昨天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作为重头戏之一,“点亮历史”中轴线原状展厅室内照明启动仪式启动。故宫中轴线上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六大宫殿内,新安装的120多组照明光源正式开启,贴近自然光的柔和光源瞬间点亮大殿。
故宫方面介绍,原状陈列是故宫博物院历史悠久、极具特色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展览类型。原状宫殿中的陈设都是严格遵循历史档案记载来选择和布置。然而,几十年来,由于相关技术不甚成熟,特别是国际上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故宫原状陈列的大殿里一直缺少照明设施。观众在门外聚集参观时,狭窄的空间和内部较差的光线让参观效果大打折扣。
为解决殿内光线不足影响参观效果的问题,故宫博物院专门成立课题组,并邀请曾经参加卢浮宫展览设计的法国著名展陈照明设计大师参与论证等相关工作。课题组通过对2014年全年日光数据与殿内光数据的采集分析,结合每个宫殿建筑特点及功能,多次现场试验及论证之后,提出了最大限度贴近自然光照射效果的设计方案。
严控灯具紫外线红外线和散热
故宫方面介绍,经过两年的试验、论证和多轮专家组的评审,在养心殿样板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始启动中轴线宫殿照明改造工程,并最终确定包括“前三殿”、“后三宫”在内的中轴线六大宫殿的原状展陈照明方案。
此次照明方案不仅包含故宫元素,而且拥有良好的可移动性、可逆性和隐蔽性。记者在太和殿看到,6个灯柱共38盏灯依次排列在大殿一侧,各盏灯的方向可以四处调整,灯柱底部装有沙袋实现固定功能;沙袋移除后,便可对灯柱进行随意移动。据了解,每盏灯的光线强度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自动调节。
在灯具设备上,故宫选择了世界知名博物馆广泛应用的德国专业厂家生产的博物馆LED灯具设备,对于能对文物产生破坏的紫外线指数、红外线指数、散热度等因子进行严格控制。
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原状展厅照明系统提升,目的是在保护古建筑及展出文物的同时,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原状展陈照明环境,不仅能让观众看清楚殿内原状陈设,更能够让殿内建筑结构、彩绘、文物陈设等以其更真实的色彩呈现在观众面前,提高参观的视觉效果及舒适度。
提示
故宫博物院推多个展览
目前,北京地区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已有170余家,其中多家国有及非国有博物馆昨天向市民免费开放。据不完全统计,昨天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多达97家,其中包括国有及非国有博物馆,覆盖面遍及整个北京城。当中80家博物馆一直实行免费政策,但诸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等17家博物馆也在昨日免费开放。
活动期间,故宫博物院将展出《玲珑万象:来自美国的俄罗斯皇家法贝热装饰艺术展》《天下无双品,人家第一花: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太璞如琢:崔如琢故宫艺术大展》。
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与北京汽车博物馆联合举办“简单看世界,一起轻生活:‘燕国达人’京津冀自驾游”活动,同时也将正式推出“燕国达人”京津冀旅游+博物馆跨界活动,解读京津冀“燕国达人”旅游线路。
其他活动
市民免费鉴宝“假多真少”
昨天一大早,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太岁殿院落就热闹起来,连续多年在此举办的文物鉴定公益活动如约而来。在活动现场,文物鉴定分为陶瓷类、书画文房类、杂项三类。每类各发放鉴定票号200张,凭每张票号可鉴定三件相应类别的收藏品。在书画文房类,有不少市民拿着书画、古籍、古砚、织绣前来。
一位女士拿来的李苦禅松梅图引起了专家和市民的“围观”,连鉴定专家看到李苦禅的真迹都不禁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这位拿来宝贝的女士说,这幅松梅图是1958年由李苦禅本人送给其爷爷的。现场专家给出估价“至少20万”,但这位女士表示,就是想拿来鉴定一下是否是真迹,不打算卖。
“张老师,我这个东西是紫砂的吗?是古董吗?什么年代的?”罐底有一个名款“葛明祥”,年过七旬的高阿姨之前一直判断,这件东西是明代名家葛明祥之作。专家告诉高阿姨,这件东西不叫“紫砂”,是广钧窑的茶叶罐,这其实是一件民国仿明代的作品。虽然东西不是她期待的明代文玩,但一番咨询后,她还是感觉收获颇丰,“我就是来听课的。”
“假多真少。”经过一上午的鉴定,文物鉴定专家张如兰说,现在收藏者们都理性多了。爱好者们会根据自己的财力,购买更贴近生活的收藏品。此外,博物馆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真品、实物,要先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在购买昂贵“大件儿”时,最好找专业人员“掌眼”。
首博邀志愿者夜间看大展
昨天下午5点,首都博物馆在闭馆清场之后并未像往常一样迎来往日的宁静。晚上6点半到9点,所有展厅全部开放,在首都博物馆新馆落成10周年之际,邀请来自首都各个行业的1000余名志愿者来首都博物馆观展,感受一次夜间参观博物馆的独特体验。
在活动现场,博物馆的教育互动区结合海昏侯、妇好墓两个特展,开展“制作甲骨文书签”和“书写竹简”等互动体验活动。举办志愿者参观专场,由志愿者提供服务,让志愿者服务精神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得到发扬和传播。
来自门头沟的禁毒志愿者王震告诉记者,平时在门头沟公安分局禁毒中队工作的他,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禁毒宣传志愿者工作,至今已有6年,“我们的禁毒志愿者团队从人数和规模上是北京最大。除了线上宣传,还组织线下活动,宣传禁毒知识和毒品危害,我们去学校进社区和企业宣传禁毒常识,仅去年就做了100场禁毒讲座。”
昨天晚上在首都博物馆志愿者的讲解下,志愿者一行参观了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成果展厅,“平时工作比较忙,几乎没有空余时间,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首博参观,了解了海昏侯国这一挖掘遗址。”王震笑说,看完展览,对明晃晃的金饼印象最深。
在首博工作多年的志愿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平时首博在下午5点闭馆,“这次为了给志愿者参观,特地在晚6点至9点开放全部展厅,供大家参观。”张女士称,近期首博展览只有妇好展和海昏侯展览需提前预约,其他展厅参观到博物馆门口领票即可,“海昏侯展览特别火,上次有个观众跟我说预约了一个月才约上,平时日均参观人数达到两三千,周末有五六千,达到我们人数上限。今天能专程为志愿者开放、讲解,我觉得很有意义。”
非遗项目展示走进智化寺
古朴雅致的智化寺中,清丽悠扬的京音乐不绝于耳,兔爷、剪纸、面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非遗艺术品在春光里熠熠生辉。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文博交流馆和建国门街道办事处昨天共同举办了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手工扎染、老北京兔爷、京剧脸谱、剪纸、面人等非遗体验项目错落分布在智化寺里,辖区居民们兴致勃勃地围在各个摊位前,近距离观看非遗艺术品制作。最高兴的是来自东城回民小学和春江小学的孩子们,一进馆就拿着非遗体验券奔向自己喜爱的摊位,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爷爷,我想捏个小鸟!”“阿姨,您能教我画兔儿爷吗?”孩子们沉浸在制作非遗艺术品的热情中,认真地跟着非遗传承人精心地完成着自己的作品,一些在一旁观看的家长和驻区部队战士也忍不住加入进来。
主办方告诉记者,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平台和渠道优势,发挥好这种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本届博物馆日以“博物馆与文化景观”为主题,就是想把平时大家很难接触到的非遗项目集中到博物馆里进行展示、体验,让大家在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同时,以互动的方式切身感受非遗这一传统文化景观的魅力。
美国画家Julian Callos幻想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插画师Keng Lye的以假乱真的树脂画作品(组图)
美国插画家Mark Ryden 超现实主义世界里的童真诡异(组图)
哥伦比亚插画家Alefes Silva作品欣赏 (组图)
著名插画师Icewings 唯美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日本插画师Taupe Syuka水彩插画作品欣赏 (组图)
彩虹系萌女娃:意大利插画师Camilla d’Errico 作品欣赏(组图)
pixiv插画师なしえ的梦幻色彩插画作品(组图)
法国插画家Magali Clavelet作品欣赏 (组图)
致我们终将热死的夏天 趣味手绘漫画(组图)
韩国插画师김윤희的韩系插画作品(组图)
日本插画师中岛梨绘幻想绘画作品(组图)
Kris Tate的一组装饰插画作品(组图)
日本插画家keigo的黑色幽默插画设计欣赏(组图)
法国插画家Aurelie Neyret妖艳鬼魅系绘画作品(组图)
令人惊叹的扭曲透视绘画作品(组图)
日裔加拿大插画师 Yuta Onoda作品欣赏(组图)
日本插画师Toshio Ebine作品欣赏(组图)
插画大师Jhon Howe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6年山东省艺术专业录取分数线
Pixiv插画精选,少女情怀总是诗(组图)
插画师Chong FeiGiap插画作品(组图)
乌克兰插画师yourporcelaindoll的人物肖像插画(组图)
俄罗斯艺术家Tanya Shatseva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挪威插画师Sarah Madeleine插画欣赏(组图)
Elia Mervi肖像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日本插画师浦上和久的夏日主题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Tara Gougans精致细腻的手绘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中国插画家Lisk Feng作品欣赏 (组图)
韩国艺术家Hana Jang 唯美插画作品欣赏 (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