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电视剧剧照中的屏风
《红楼梦》第六回中,贾蓉来向王熙凤借一架“玻璃炕屏”,这是书里的一场好戏,俩人围绕着借与不借,你来我往、打情骂俏,煞是精彩。不过,这“玻璃炕屏”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红楼梦》中写到了当时各种形制的屏风,其中有不少也如这架金贵的“玻璃炕屏”一样成为了推动情节和描摹人物关系的关键名物。
《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清代官宦皇族的生活场景,影射着世人极欲窥视的清宫秘史,从生活起居到饮食风俗,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其中有十九回的三十多处描写过屏风。
第三回中写到林黛玉初到贾府,“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这是一架大插屏,其高度应与一个成年人不相上下。所谓插屏,即屏风上所有的构件都是活插的,可以取下,方便搬运。在穿堂里摆放一架屏风,既可挡风,也可以遮蔽视线,但更为重要的是装饰功能。客人刚一进门,便看见这架体量高大、雕工精湛的紫檀屏风,首先在心中就有了对这户人家的认识。虽然还没有与主人见面,但他们的生活之奢华,欣赏品味之高雅,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明末清初 紫檀嵌石插屏
《红楼梦》第六回中,贾蓉来向王熙凤借屏风,贾蓉哀求王熙凤说:“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
王熙凤先是不肯借,后来经不住贾蓉软磨硬泡,勉强答应了,传了几个妥当人给抬去。这里所说的,是一架玻璃屏风。那时玻璃刚刚传入中国,属于极昂贵的奢侈品。炕屏是炕上陈设的装饰屏风。既是摆在炕上的屏风,体量应该不会太大,但却要由几个人去抬,说明屏风的分量很重。在这里,屏风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家具,而是一种炫耀财富的器物了。
《红楼梦》电视剧剧照中的屏风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到,“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
这里所说的围屏灯,是将一扇扇微型屏风围起来,做成灯状。黛玉、宝钗等人写了灯谜,贴在屏风上。这种围屏灯,大概是贾府的发明,在历朝历代著述中均未见记载。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贾母来到大观园中薛宝钗的住处蘅芜苑。薛宝钗的房中,“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贾母见薛宝钗房中摆设简单,便吩咐丫鬟取些古董来:“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
所谓纱桌屏,就是摆放在桌子上的插屏。清初大户人家的插屏是非常讲究的。一般以紫檀木制作。每个构件都是活插的,可随意拆卸。绦环板、站牙、披水牙子都雕刻有花卉图案。屏芯镶纱,上有刺绣图案。贾母所说的三件器物:石头盆景儿、纱桌屏、墨烟冻石鼎,件件都是雅器,摆放在条案上,室内的气氛顿时不同凡响。
《红楼梦》电视剧剧照中的屏风
这里所展现的贾母,不仅仅是一个慈祥的、无微不至关怀薛宝钗的外祖母,也是一个欣赏品位极高的名门贵妇。若是寻常人家的妇女,关心子女,不外乎吃穿用度,从吃的饮食,到穿用的衣物,再到使用的器具,同样也能展示出一个老祖母的关爱。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所展示的不是这样初级的关爱,而是在展示关爱的同时,展示了贾母广博的学问和雅致的欣赏品味。贾母如此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了解薛宝钗,知道薛宝钗对锦衣玉食皆不感兴趣,而对盆景、桌屏、石鼎情有独钟。这里从一个侧面又强调了薛宝钗的欣赏品味。其实,从一开始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薛宝钗的雅致是一种朴素的美,更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态。她的案子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贾母送给她的几件器物,虽然也是雅器,但却是寻常人家难得一见的奢侈品。贾母虽然善于揣度人的心理,但她对薛宝钗的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薛宝钗在案子上摆着几件略显寒酸的物件,并不是由于贫寒,而是低调。寄人篱下,不便张扬。看来贾母送礼物虽讲究情调,但结果未必理想。贾母只知薛宝钗志趣高雅,却未必能探知她内心深处韬光养晦的低调处世哲学。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到,贾母的正室之中,摆放着一架绣屏,“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这架绣屏,出自一位名叫慧娘的绣娘之手。绣屏即是以木为框,屏芯镶有丝织绣品的屏风。绣屏上的图案可为花卉、山水、人物等。
清 黑漆描金边纳绣屏风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描写到,在贾母八十寿辰那天,皇亲国戚、亲朋故旧都送来贺礼。这些贺礼大都是金银器皿、宝石钻翠之类。寿诞过去两日,贾母问王熙凤:“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
王熙凤答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嘱咐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这些围屏中,大的有十二架,小的炕屏有四架。其中江南甄家送的那架屏风尤为特殊,是用大红缎子缂丝作屏芯,图案为“满床笏”。“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满床笏”这一典故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镂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
缂丝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具有雕琢镂刻的效果。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一般锦的织法皆为通经通纬法,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缂丝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极费工料,故此历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之说。
围屏
缂丝有专用的缂丝机。这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
由于缂丝制品极具欣赏装饰性,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
这架缂丝屏风和那架泥金屏风,贾母也舍不得用,她要转送给别人。她所送的对象,一定是比他们家权势更大的。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到,在大观园中,有许多游戏是在屏风旁边展开的。中秋之夜,贾母与贾宝玉以及众姐妹在大观园中赏月,在凸碧山庄摆下酒宴。“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贾母便命人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写到,冯紫英前来拜见贾政。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红楼四侠”之一。与贾府中贾宝玉、薛蟠等人都有来往。他这次来贾府,是向贾府推销宝贝。这四件宝贝包括一座钟表、一颗母珠、一件鲛绡帐以及一架紫檀围屏。单说这架紫檀围屏,“有二十四扇炁子,都是紫檀雕刻的。中间虽说不是玉,却是绝好的硝子石,石上镂出山水人物楼台花鸟等物。一扇上有五六十个人,都是宫妆的女子,名为《汉宫春晓》。人的眉目口鼻以及出手衣褶,刻得又清楚又细腻”。这四件宝物,冯紫英要价两万两银子。若在从前,两万两银子对于贾府来说不算什么。但这时贾府已日趋没落,没有多余的银子再摆排场了。冯紫英的生意没有做成。那架紫檀围屏和那座自鸣钟,冯紫英要价五千两银子。即便两物件价格相同,那架紫檀屏风也要两千五百两银子。
新疆桑皮纸绘画作品辽宁巡展
中国美术馆提出全新理念 新春汇聚十馆群珍
国家画院开展“走进延安”系列活动
这一年,是什么让10万观众饱眼福
《李振宇画集》出版发行
蔡国强荣获世界文化奖绘画类终身成就奖
石鲁艺术研究中心成立
九城联展作品昨日全部抵京
王炼烽山水画精品展在荣宝斋举办
力群百年诞辰 木刻原版捐赠中国美术馆
那达慕大会期间将办多项书画活动
黑龙江省美术馆50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特展举办
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在京成立
香山美术馆馆长作品联展开幕
2012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
关山月笔墨的“地方志”意义
一个观看王璜生的视角
关于“中国画的现代变革”的对谈
首个客家民间博物馆在福建连城揭牌开馆
金秋六合,看“茉莉花”乡百“画”争艳
老一辈美术家文献整理抢救迫在眉睫
央美举办油画高研班汇报展
近期视觉艺术领域典型案例评点
首届CAFAM未来展关注青年艺术生态
东方的想象——现代绘画中的唐近豪
《天柱》诠释两岸的共同守望
中国古代壁画亟待保护 人才匮乏为最大瓶颈
近60件经典雕塑捐赠国博
一部视觉版中国现代美术史
卢禹舜:国家画院要出作品、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