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5日开始,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月,受岷江丰水期到来的影响,考古工作将在今天告一段落。目前现场已经停止了发掘工作,并将在一个月后进行围挡拆除。
预计今年的10到11月份将开展2017到2018年度新一轮的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将在本次发掘基础上进行拓展,重点寻找发生在这一处江口战役的木质沉船。
截至目前,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面积共两万平方米,出水文物近两万件,对于发掘出水的金银锭和金银饰品的鉴定研究工作也将随即展开。
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首期发掘收官,出土2万件文物 计划下半年寻找沉船。
出水银锭折射明末大历史
目前,“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已经发掘、出水文物近2万件,其中就包含大量的银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银元宝。这不仅反映出张献忠劫掠川蜀的那段往事,还折射着明末清初更为广阔的历史信息。
在考古队展示的这7块银锭中,其中一块儿铸有“银 五十两 匠 黎明”简短的几个字,而另外几块银锭,有的刻满文字,除标明50两外,还明确地写着“饷银”两字。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周卫荣:在明朝,有的时候是把银两的来源和用途刻在银锭上;有的就标明50两,也许这一批铸造,有明确的来源和用途,没必要再打上那么多字。1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周卫荣:在明朝,有的时候是把银两的来源和用途刻在银锭上;有的就标明50两,也许这一批铸造,有明确的来源和用途,没必要再打上那么多字。
而“匠 黎明”三个字,则反映了我国古代银两铸造的另一项重要制度。
周卫荣:“匠 黎明”,也就是说这个银锭是在一个叫黎明的银匠铺里铸造的,就是这个意思;黎明,就是这个银铺的头,或者叫做负责人。
从铸造工艺上看,这7块银锭正面依稀可见水波一样的纹路,底部则布满了蜂窝一样的孔洞。专家介绍,这恰恰是判定银锭成色、纯度好坏高低的重要标准。
周卫荣:浇铸过程中,白银凝固释放气体,形成的孔洞叫蜂窝,在底部;它的表面会形成丝纹,表明银锭成色比较高,如果说掺杂了10%的铜,肯定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专家介绍,这些50两的银锭应为官银。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银锭的最大制式为50两,其重量约为现在的1900克左右。民间或个人持有使用的多为10两以下的碎银。
周卫荣:一两纹银可以买到几百斤大米,在当时两口之家,一年的粮食差不多了。所以它的购买力是非常大的。金银万万五,买到成都府是不成问题的。
自张献忠江口沉银后,川蜀一带流传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的民谣,彰显着张献忠沉银的巨大数量。但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禁止采矿,明代自产的白银数量相对有限。
周卫荣:明代后期是白银使用和白银储备最高的。主要是通过全球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大约从隆庆开关到明末,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到中国的白银要超过1万万两,也就是一亿两。
出水文物数量多,增加文保难度
从去年年底开始,张献忠沉银考古发掘已经持续进行了五个多月,出水文物近2万件,大量待修复的文物增加了文保工作的难度。
长时间在水底的挤压和浸泡,很多出水文物都有沉积物附着和变形的情况出现,需要在现场对这些文物进行抢救性地保护。
《未来的中学生活》教学反思
《素描欣赏》教学反思
《有趣的拓印》教学反思
《美丽的昆虫》教学反思
2013年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学期科组工作总结
《三个好伙伴》教学反思
初二美术教学总结
《色彩的冷暖》教学反思
《灵巧的手》教学反思
美术教研小结2篇
美术欣赏注意文化的情景
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反思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
美术备课组小结
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美术
《下雨了》教学反思
教育无小事 处处要反思
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浅谈美术教学反思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美术教师)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第7册)
美术组工作总结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
湖州市龙泉小学2004学年第二学期技能组工作总结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