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上海博物馆东馆建设预计在2017年施工,2020年建成对外开放。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上海市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博物馆东馆项目力争于年内开工建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于年底确保建成开放。
全市文物工作会议现场
上海市文物工作会议今天上午在沪召开。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局长,市文物局局长于秀芬在会上透露,上海博物馆东馆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世博会博物馆陈列布展和开放运行准备工作正积极推进,确保年底建成开放。
会议回顾了近三年全市文物工作,并对2017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近三年,上海全市共计完成了百余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全市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青龙镇遗址以及长江口水下考古都有重大发现,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会议透露,2017要继续做好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摸清隆平寺分布范围。做好福泉山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发掘研究工作。进一步探明长江口2号沉船的范围及价值,研究保护对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为进一步凸显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中国革命圣地的城市形象,上海市文物局将围绕《上海市迎接建党百年“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工作方案》,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启动上海红色资源历史数据库建设等。
今年3月,上海市文物局正式向社会推荐上海文物商店、朵云轩集团和上海市收藏协会等三家单位,作为首批公益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试点机构,受到社会热烈反响和市民欢迎。会议提到将进一步做好首批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探索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工作新机制。
《上海市文物经营管理办法》的修订已列入2017年市政府立法预备项目,目前已正式启动相关工作;今年还将成立上海市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上海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从2013年5月启动,取得系列成果,掌握了全面的可移动文物的信息数据,全市共调查各级各类国有单位15285家,确认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收藏单位112家,登录了国有可移动文物24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3万件套。新发现、认定和登记的文物有2537件套。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在会上表示,保护仍然是当前文物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城市发展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不少积淀丰富信息的石库门里弄文物点被拆迁破坏现象。2012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上海的不可移动文物一共有4422处,到2017年1月,已经有229处被拆毁,占总数的5%。去年6月,韩正书记曾强调,“要加强历史建筑和文化风貌保护,历史建筑能保留的必须保留,暂无定论的先保留下来;要从保护建筑走向保护风貌,传承好城市历史文脉。”
会上,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书》。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出席会议。
延伸阅读:
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址浦东花木10号地块
上博东馆选址浦东上海科技馆西侧,建筑面积将达十万平方米
上海博物馆东馆的筹建可以追溯到2015年4月,市里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了一次调研会。在这个会上,筹建上博东馆提上议事日程。到6月27日,时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在陆家嘴论坛上正式宣布上海博物馆要“跨江东进”,到浦东去建东馆,市委市政府这样一个决定应该是从上海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推动上海市文化建设这个高度作出的重大举措,把建上博东馆确定为重大文化工程。
1996年,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
2016年1月24日,上海市市长杨雄在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规划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其后,杨志刚对外透露,上海博物馆东馆将在2020年前建成,选址在浦东上海科技馆西侧,建筑面积将达十万平方米。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于去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详尽解析东馆的缘起、筹备进展与规划。他表示,为了配合东馆建设,上海博物馆启动了一个window计划,包含六个关键词,就是window中的六个字母,东馆的展陈将突出中国古代艺术主线,两条辅线(分别是“一带一路”与江南文化),强调做一种文化主题演绎的陈列,是“讲故事”,“以最有群众基础的书画为例,将来人民广场的本馆可能保留像现在这样的书画简史陈列,而东馆就是对某一主题用书画呈现书画史的深度和细节。” 上海博物馆东馆预计在2017年施工,2020年建成对外开放。
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定花木10号地块,这个地块大概是上海中心城区体量比较大的、又比较完整的最后的一块地了。这个地方在规划中叫花木文化行政中心,一条世纪大道像轴线一样东西穿越,再往东就到了世纪公园。大道两侧分布着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新区的行政大楼等,这块地方应该说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基础条件也相当好。
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原上海美术馆
历博新址选定原美术馆,预计使用面积可达八九千平方米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馆选址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原上海美术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16年开工,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前身为筹建于1953年的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其建设项目一直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市民的关注。作为“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市级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新址选定在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积极响应上海打造“一轴双心”文化空间新格局。
1984年5月27日,以上海农业展览馆第五馆为临时馆舍,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面积约900平方米,分“序厅”、“上海的原始文化”、“古代上海”、“近代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现代上海”等五个部分,通过1300余件文物、文献及图片等资料,展示了上海自远古至1949年数千年间的历史画卷。
1991年7月陈列馆改现名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同年10月在虹桥路1286号全新开馆。8年后,1999年3月因租赁期这个馆址也弃用了。
这之后上海历史博物馆就经历了漫长的有馆无址局面,十余年来大量的藏品无固定展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临时展成为最常使用的展览方式。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下简称历博)馆内藏品总数约11万多件(含文献)。藏品主要来自上级部门调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系统内其他单位移交(上海博物馆等),另有市场征集、参与拍卖、接受捐赠所得。历博所藏的重要藏品有:上海古文化遗址出土石器、陶瓷器、玉器、金银器,徐光启墨迹,珍本上海地方志,上海碑刻拓本,陈化成督造振远将军铜炮,太平天国大花钱,汇丰银行铜狮子,1893年清政府和英美租界会同树立的界碑,1895年道白生公司制造清花机,吴昌硕墨迹,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选票,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四方连邮票,民国百子大礼轿等。
历博新馆选址于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原上海美术馆处,未来的展览面积预计可达八九千平方米,其中还不包括办公区域。展览大纲的撰写是由馆内研究部与复旦大学的陆建松工作室合作的,展览路线目前尚在制定中。
《有趣的拓印》教学反思
学期科组工作总结
听英语、美术课后综合的反思
“玩”中增趣
美术欣赏注意文化的情景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3年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选修课工作总结
看传统美术教学
美术教研组
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组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有朋友的青蛙——美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2012学期美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创设愉悦的美术教学反思
教师学期考核总结(德、能、勤、绩)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让美术课堂走向综合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第7册)
四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劳技教学工作总结
教育无小事 处处要反思
初二美术教学总结
2012年度美术社团总结
《生活中的线》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引下的初中美术教学
2013上学期美工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