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马未都在演讲。
“我当过文学编辑,也写书,上过《百家讲坛》,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我做民营博物馆就沾了‘名气’的光。”近日,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接受了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谈到了自己的作家身份、经历,也提到了民营博物馆创办、发展的一些问题。他表示,自己十分期待,未来对于社会上公认办得好的那些民营博物馆,国家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马未都出生于1955年,曾当过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与著名作家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青年文学》杂志编辑、作家……这些身份让马未都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他也曾不止一次在活动中提到阅读与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养成阅读习惯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书可以反复读,不强求每次读书直接获益。”马未都说,每个人很难确定读的什么东西对人生有作用,“而且现在的读书环境是很好的”。
马未都作品《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未都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收藏逐渐颇具规模。1997年1月,马未都创办的观复博物馆正式开馆,是国内第一家法人资格的民办博物馆。
聊起创办观复博物馆的经历,马未都感慨颇多。他说,民营博物馆的经营确实是存在一些困难,“而我当年创办观复博物馆的时候,场地是租来的,没有固定馆址”。
“因为注册得早,我的博物馆就叫了‘观复博物馆’,地址在北京,但名字里没有北京字样。现在,我们要到全国各地去做博物馆分馆,走到一个地方,就得注册一次:到上海要注册为‘上海观复博物馆’到深圳就得注册为‘深圳观复博物馆’,这就给我们办馆带来了巨大麻烦。”马未都透露,自己曾经向相关部门呼吁,能不能将观复博物馆办成一个“试点”,开办分馆只需备案,无须注册,“但这个障碍这么多年也没解决”。
资料图:马未都在某发布会现场劝诫青年人要“多读书、读好书”。
马未都觉得,目前国内民营博物馆数量大致占到了博物馆总数的20%,观复博物馆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仍然会有这些麻烦,就更不用说其他小一些的博物馆,“我能支持到现在具有偶然性。我当过《百家讲坛》主讲人,还算受欢迎,也出书。我算是个有无形资产的人,办博物馆算沾了这些名气的便宜”。
“所以,观复博物馆不具备可复制性。就全社会来说,要办好民营博物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上述偶然因素上。”马未都期待,对于社会上公认办得好的那些民营博物馆,国家未来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饕客西行记”李津个展
“字为体,书为舆” 中美艺术家联展第一站圆满结束
纪实摄影展记录新农村建设发展
陈履生画展现身关山月美术馆(图)
在故宫“活捉”当代艺术
《运气》徐震品牌新作品展
西宁美术作品展首次大规模在京展出
书画遇红茶,谱一曲湖湘雅韵(组图)
第二十届书画名家百扇展庆祝宏宝堂二十周年
“若望苍生”刘若望个人作品展在朝阳规划艺术馆开幕
“岭南新轴线”佛山市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欲言又止—王玉华作品展开幕
“让艺术走近人民” ——当代中国美术家优秀作品公益展在京开幕
墨自在也——杨劲松水墨艺术展
雪人和老太太
青春的印迹:艺术生的毕业季与毕业展
“大漆观止”汤志义艺术展-北京·厦门
从工艳到写意 浅谈“明代宫廷三大家”
近代钱币热门藏品:铜币
“泉心静逸”刘泉义、马静伉俪小幅山水展在北京佳润文化中心开幕
重构·延伸——王萌版画展在中央美院举办(组图)
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看古画中的“避暑方案”
揭秘黑珍珠的优化处理
文玩圈的真真假假:不能光看漂亮外衣
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云南省作品展开幕
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将于河南省美术馆举行
深陷“连环套” 老人被骗四万多
洪亮书画艺术馆举办“学术立馆、公益先行”主题研讨会
美国莱顿收藏首次来华 原作呈现伦勃朗与他的时代(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