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考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发绣是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的《东方塑像》,相传为南宋皇帝赵构之妃刘安所绣。“肌肤毛发,受之父母”,古人对于头发向来敬重,可以说,成就一件发绣作品的往往是信念、信任,而远非绣工针法这么简单。一旦头发成为某种象征承诺,青丝为证的发绣也就具有了神秘的诱惑力。
发绣是苏绣中别具一格的绣品,它以发代线,利用其本身黑、白、灰、黄、棕等自然的色体的色泽和细、柔、光、滑的特性,运用滚针、缠针、接针、切针等不同针法刺绣作品,图象生动,文雅,针迹细密,对比鲜明,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与丝绣相比,发绣还有耐磨耐蚀,永不褪色,富有弹性,利于收藏等特点。
发绣生产制作过程十分严谨,从搜集头发到筛发、选发、分档、分色、软化、退脂、加工处理等一套完整的科学处理程序,经特制后的各头发,不霉、不烂、不蛀、不褪色。制作每一幅发绣作品都尽可能采用自然色,也称原色,特殊色发,用补色来弥补,但要求达到相当的固色牢度,通常情况下一幅精制的发绣作品,采用自然色越多越珍贵。从设计、勾样到刺绣的结束,要花费几十乃至于数百个工日,也只完成了一大半,还要装裱、嵌锦、配架,经过严格的检验,方能算全部完工。
发绣作品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弹性强、光泽好,而且精细,圆润、古朴、典雅,给人一种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真实美感。根据历史印证,在众多的绣品中,发绣是一枝独秀,保存的时间也最能长久,英国伦敦的博物院,日本正仓院珍藏着我国早期的发绣作品就是其中的例证。发绣艺术作品中外爱好者和收藏者也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古老的艺术奇葩——发绣一定能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在古老而绚丽的中国刺绣史上,发绣有着神奇而独特的地位。史料考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发绣是,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所藏的《东方塑像》,相传为南宋皇帝赵构之妃刘安所绣;早期发现的发绣还有,日本正仓院所藏《弥勒佛》像,出自明代韩希孟之手:《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影印本中的《滕王阁图》和《黄鹤楼图》系明代夏明远的两件发绣;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嘉靖年间《倚琴伫月图》,以及成都文殊院藏有清代道光五年陕西总督杨延春之女的《水月观音》等,均为传世珍品,被后人誉为“细若纹睫,侔于鬼工”的神来之作。
古代中国人视头发如生命,既有“肌肤毛发,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之古训,又有魏武帝曹操“割发代首”的传说,只有民间女子向情人表示爱情坚贞不渝时,才会以“青丝一缕”相赠。到唐代佛教鼎盛时期,虔诚信女方开始用自己的秀发,在丝绢上绣成观音或如来,朝夕顶礼膜拜,这便是最早的发绣了。发绣由于选材及题材等原因,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
材料与制作
主要是底料和发丝的选择。底料因发丝的弹性局限,大都选择较结实,厚些的丝织品。为更充分地表现形象的肌肤色质感,有时还可选用棉麻类或仿古缎。发丝的选择因表现内容的需要而定,有的选用老人头发,有的用青壮年人头发,有的则选用小孩头发。并且根据对象的不同,有用同一人种头发完成作品;也有用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如《锯缘青蟹图》,为了表现形象质感和呼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选用了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其中为了将仰卧挣扎和支螯欲走的青蟹生命形成对比,前者暗部用老人失去光泽的头发表现衰竭的生命,而后者的壳上则用青年人光泽好的头发表现旺盛的生命。
发绣的制作过程有两种类型:一是传统型。先将缎子在绣架上绷紧,然后勾上铅笔底稿,再开始绣制。完稿后,用按需要规格裁好的三夹板粘在作品的反面,即下绷装裱;二是现代型。像绷油画布一样,在内框上绷好布帛,再在绣架上夹紧即可创作,必要时也可先勾上铅笔稿,完成后装上画框即可。此类型对画面的构成、组合的探讨更为有利。
以发代线,利用头发本身黑、白、灰、黄、棕等自然色泽,运用滚针、缠针、接针、切针等不同针法刺绣作品。对于底料,因发丝的弹性局限,大都选择较结实、厚些的丝织品为佳,有时还可选用棉麻类,必要时也选用有色底料。
发绣技巧
从发绣艺术的发展阶段看,它的技巧深受刺绣针法的影响。如元代发绣用接针和滚针等针法绣《大士像》。明代是我国刺绣针法最为丰富的时期,有江苏的苏绣,北京的满绣、纳纱,东北的缉线绣、铺绒等等,都有各自的针法。明王长卿之妻著有《巧针录》绣谱;浙江浦江的倪仁吉巧用滚针、擞和针、戗针等针法,代表作品有《五福图》和《关公像》(丝线与发绣结合),并用接针、滚针、绕针等技法绣大士像,著有《凝香绣谱》;上海有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名画,别有会心,故露香园针法有独得之秘而顾绣之名震溢天下”(《顾绣考》);清代苏绣人才辈出,巧针纷呈,如杨卯君、沈关关母女俩、丁佩,还有沈寿继承传统技法,吸收了西洋绘画中的明暗原理,表现形象的立体感,自称“仿真绣”,对后世绣人像有一定的贡献;解放后,苏绣通过挖掘和整理,从原来的18种针法发展到40多种,并善于根据题材发挥各种针法的艺术特色。
发绣用料之奇,描绘之精,作品的清静色雅,永不褪色,人们都以其罕见为贵,馈赠宾友。发绣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中外人士的欢迎和喜爱,被世界各地的艺术鉴赏家誉为"天下一绝"。
从丢勒到霍克尼 澳洲美术馆藏品中的眼睛之旅
2020 众妙之门 ——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成功开幕
祖母绿宝石应该如何去保养?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即将亮相崔振宽美术馆
行将远去的剔犀工艺:上百层大漆数年精制难留年轻人
山东省支持三所高校升级,两所变大学一所变本科
清华艺博呈现白雪石“立象尽意”
为什么都说上大学最好去大城市?
“大美意象” 郭大兴书法绘画展在贵阳市中天美术馆开展
伪蒙疆银行发行的内蒙古图景纸币
环境设计专业详细介绍!附环境设计专业实力强的院校!
李氏师牛堂珍藏集粹凡尔赛皇宫收藏铜版画展开展
德艺双馨 慈怀浩气:国画名家沈锡纯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开幕
商代晚期青铜斝及其铭文探究
深情画卷,致敬抗疫英雄
猪栏狗圈讲述古代葬文化
南黄北齐对赏“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亮相浙江美术馆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详细介绍!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力强的院校!
2021届考生注意!全国35所顶尖师范院校都在这里!
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专题展览重现华南教育变迁史
成都·重庆当代水彩呈现“和光水色”
教育部:不得降低艺术类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的录取要求!
古籍善本收藏原则:刻本优于印本
收藏翡翠一定不能忽略的细节
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选址为南庄紫南!
六大方法让美术生打动阅卷老师,获取高分!
目前新筹建的大学有哪些?艺术院校有哪几所?
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拉开序幕
收藏是对历史的回望与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