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网络上看了篇“奶奶的柜子卖了88万元”的报道,当时就在心里想:那老古董真的值那么多钱吗?可铁铮铮的事实就在眼前,说是清末的古旧家具,并且主要木材选用的是紫檀木,所以,自然卖得起高价了。
你这时候是不是脑海里已经在搜寻自家或者亲戚家有没有这样的好货呢。其实不夸张地说在很多的中国家庭里,尤其是去他们的老屋看看,就会发现都保留着这样的一两件奶奶的陪嫁之物,都有收藏价值,只是价值不等而已。
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亲朋好友的往来中,女眷们常在女主人房间里坐床沿边谈家常
考虑到女性梳妆打扮的需要,梳妆台是陪嫁清单中的重要成员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器以藏礼”,这些奶奶辈的古旧家具本就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婚嫁礼仪。女儿出嫁,父母陪送嫁妆,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惯常做法。作为父母的,总想着女儿要出嫁了,要独立成家了,不能让她在男方亲友、妯娌前失了脸面,让人看不起,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在嫁妆上丰丰富富地陪送一番,让女儿风光体面地嫁出去。在清代,富裕之家的嫁妆,从衣服、首饰、家具、器皿到土地、宅院、奴仆、金银,无所不包,而家庭情况稍差一点的人家,除了衣物首饰外,还会陪送“镜台、箱箧、被褥”之类的生活用具。即使是清贫人家,也有“银簪、耳环、戒指、衣裙”寥寥数件。
樟木箱,也叫女儿箱,曾是姑娘们出嫁必备的嫁妆
对于传统嫁妆不光要丰厚,实用性也得具备,因此,家具在婚嫁器物中自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今天从大量的影视剧和小说中可以了解到,定亲之后父母就要开始为女儿张罗嫁妆,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有的父母会选择高级点的硬木如花梨、紫檀等打造成套的木器家具,有条案、八仙桌、花篮椅、方凳、联三柜、橱柜、大柜、躺箱、穿衣镜、箱子、匣子等,次之的也会用到胡桃木、榆木、楸木等。这些家具都是成亲时随嫁妆带走的,往往是新娘娘家地位、财富和自己身份的一种象征。所以,在较贫困的家庭,也要用四只或两只箱子,四只或两只匣子陪嫁,用来装置新娘的衣物、什物。可见,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
柜橱因其功能私密常被安置在内室,而且常作为嫁妆
到了民国以后,很多东西逐渐地发生变化,新的思想和一些外国的结婚礼仪都渗透到中国,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了,在婚嫁器物上也就简化了很多。
但是,具有良好实用性的家具在婚嫁器物中依然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当时就有一个说法是“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新中国之初,木器嫁妆也相当讲究,有“六桶、三箱”、“一颗印”,另加“三十二只脚”,全由女方操办。
春凳是可供两人坐用的一种凳子,古时民间用来作为出嫁女儿时,上置被褥,贴喜花,请人抬着送进夫家的嫁妆家具
“六桶”是指提桶、茶桶、饭桶、马桶、困桶、立桶,一般是利用家里零星旧木料请箍桶匠箍后再请漆匠漆的。“三箱”是指两个大板箱,经济条件好的其中一个是樟木箱,箱子里装着新娘子随嫁衣服和床上用品,并套上铜锁;一个小木箱子称“官箱”,新娘子的贵重细软全装在里面,还有红鸡蛋、喜糖等,要等三朝回门后新娘开锁,从箱子里取出红鸡蛋连同喜糖分送给亲友邻舍。
八仙桌是我国传统家具之一,也是古代贵族女子出嫁嫁妆的外房家具
当时的“一颗印”指的是镜箱,这镜箱可撑可闭:撑开是一面镜子,闭了像个小箱子;下有两个抽屉,可以放置梳发用具及化妆品之类,供女人梳妆打扮之用,俗称房中之“印”。还有提到的“三十二只脚”就是指一个大橱(衣橱)、梳妆台、两张靠背椅、四张小方凳,合计八件,都是四只脚,共三十二只脚。
这些大件或小件的陪嫁家具承载了精湛的工艺美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无疑成为了一笔留传后世子孙的财富。
农民画家办画展
马艺星画展近日举行
解澜涛精品油画展成功举办
“日中友好会馆馆藏中国名画展”拉开帷幕
天津滨海新区举办“津派书画展”
国家画院画展纪念玉树地震三周年
古元美术馆两画展昨开幕 丹尼斯捐赠作品展出
《庄上雅集――东西南北八人国画展》在石开幕
孙宁、俞者新书画展举行
迎春国画展昨开幕
深圳五家中国画展走进合肥
九江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在法国举办画展
百花献瑞——梦鸿画展河南开幕
“重塑东方美”画展4月在宁沪两地举行
“梅花赋”主题画展18日开展
五中高三学生把画展办到德国
“春申墨缘”书画展举行
“梦回魏晋”画展亮相恭王府
叶泉画展亮相西安
蜕变下的回声——罗丹2013上海油画展将在沪举行
梦回魏晋——王艺魏广君人物山水画展开幕
徐里油画展圆满成功 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台湾知名画家陈永模首次在欧洲举办个人画展
明清状元进士书画展开展 他们的风华都曾名动朝野
广东省版画展4月25日在莞城美术馆举行
贺成贺兰山父子在徐州办省亲画展
第二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展在定西举行
当代中国画展在河南遂平举办
江苏画家巴黎画展获奖
扬州举办蒋志鑫大写意山水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