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存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铜镜中,有数十面彩漆镜。彩漆镜又叫漆绘镜、漆衣镜、漆背镜、彩绘镜,是用彩色油漆,在铜镜背面绘制各种图案纹饰的镜子。这些镜子绚丽多彩,精美非常,况且,“物以希为贵”,因而,受到人们的注目和珍重。
一、流行的年代
彩漆镜流行的年代,为战国早期至西汉晚期(前475——8),前后约五百年。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彩漆镜,是战国早期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了两座战国早期墓,出土了四件非常精美的彩漆镜。1987年,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在湖北荆门包山一号和二号战国墓中,发掘出彩漆镜三件。经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二号墓下葬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16 年。一号墓的年代,比二号墓还要早些。这两墓属战国早、中期。1986年,湖北省江陵雨台山10号墓、1987年湖北省江陵刘家湾99号墓、1987年6月湖南省慈利县石板村36号墓、1992年湖北省老河口安岗2号墓、1992 年6月湖南省长沙市马益顺巷1号墓、1952年湖南省长沙市斗笠坡1号墓等战国中晚期墓中,均出土了彩漆镜。
西汉墓中,也有少量彩漆镜出土。最著名的有1963 年9月陕西西安红庙坡村西汉墓出土的彩绘人物车马镜,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三面彩绘人物画像镜。
战国和西汉是中国漆工艺史上的巅峰时代,漆工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人死后,都要用大量的漆器随葬。漆工艺在当时好比是一种普照的光,给各种器物抹上鲜艳的颜色,披上美丽的外衣。青铜镜虽然能铸造出精致的纹饰,但它只能以线型的凸凹、明暗及宽窄作为表现手段,颜色暗淡、单一。人们从爱美的角度出发,用彩漆给青铜镜绘画,装饰打扮,彩绘后的青铜镜,色彩绚丽非常,纹饰更加精美,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彩漆镜是中国漆工艺巅峰时代的产物。
二、流行的地域
考古发现的战国彩漆镜,都出土于湖北、河南、湖南三省的楚墓之中。河北、河南、湖南均是楚国的属地,因此,彩漆镜可以说是楚国的特产,这与当时楚国漆工艺高度发达、漆器普遍使用有密切关系。传世的旧中国彩漆镜,目前已知的,有一面四禽纹镜,传说此镜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金村,这里不是楚地,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排除它是一面楚镜,因为有许多楚镜远销外地。如作为标准楚镜的山字镜,不仅在楚国本地流行,而且远销到陕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并且在阿尔泰山西麓、鸟拉干河巴泽雷克等地方,均有出土。
三、彩漆镜的制造
彩漆镜是金工和漆工相结合的工艺品。金工制其胎,漆工髹漆其表。既是青铜器,又是漆器。
彩漆镜的制造过程,大体是:
(一)先铸铜素镜
背面除小钮外,不铸任何纹饰,尽量扩大其可绘画的面积。
(二)调制各种色漆
深色漆直接在漆液中加进颜料即可以制成。如丹漆,就是在漆液中加进丹砂制成的朱色漆。但是,浅色、淡色必须用油。因为从漆树上采割的漆液是乳白色的,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紫红色,最终变为光亮的黑色漆膜,所谓“白似雪,红似血,黑似铁”·《髹饰录》杨明注:“漆之为体,其色黑”。“黑唯宜漆色,而白唯非油则无应矣”。“如天蓝、雪白、桃红则漆所不相应也。古人画饰多用油”。凡淡色必须用油调制,一般是在桐油中,加进浅色、淡色颜料制成的,称之为“油漆”。
(三)在铜镜背面作画
作画的工具是毛笔。但漆画之笔与油画之笔是不同的。漆画之笔,须用富有弹力的毛笔,这是因为漆液粘稠,不易展开的缘故。如今天漆画所用的笔,是特制的弹力大的山猫笔、鼠毛笔等;而油画的笔,则国画用的狼毫、紫毫笔亦可用。
古代称油漆绘画为“油画”。《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画车并车。”车并车是古代贵妇人坐的高级轿车,车箱上有用油漆绘的图画和纹饰,故叫“油画车并车”。所以,用油漆在铜镜上绘的画,也应该叫“油画”。这种中国油画,和始于古希腊、17世纪传入中国的西洋油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用油调颜料作画,颜色有较强的遮盖力。但是,中国古代铜镜上的油画,和西洋油画毕竟有不同的地方。如西洋油画用的油,是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而我国铜镜上的油漆画,是用我国特产的干性植物油——桐油。
(四)将画好了的铜镜,放进特制的荫室中,使其阴干。
以上就是战国彩漆镜制造的大致过程。在这种铜镜作坊里,既有金工,又有漆工,是综合性作坊。
我们发现,有少数彩漆镜,是在普通的常见的铸纹镜上,添加油漆纹饰。在这种彩漆镜作坊里,只需从市场上成批购买现成的铜镜,进行彩绘就行了。
四、种类及其代表性作品
战国彩漆镜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凤纹镜、云纹镜、方格纹镜和蟠螭纹镜。
(一)凤纹镜
凤纹镜是战国彩漆镜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种类繁多,有二凤镜、三凤镜、四凤镜;有方镜、圆镜;有平面镜、镂空镜;有一般彩绘镜和铸纹彩绘镜。凤纹镜数量多的原因,是与楚民族爱凤尊凤的心理有关。《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人是祝融的后裔。古代文献又记载,祝融是凤鸟的化身。《白虎通·五行篇》:“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鸾也就是凤。凤是楚先民的图腾;楚民族的象征。
凤是神奇而又美丽的鸟,楚人认为,它能为人类带来光明,降临祥瑞;它的出现,预兆着天下太平,人们能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以凤鸟作为彩绘镜的主题纹饰,有“凤鸟呈祥”的寓意。
凤纹镜的代表性作品,有河南信阳二号楚墓的三凤镜。镜圆形,径12.4厘米,厚0.1厘米。桥形钮。背绘朱漆为地,再用黑、银灰、黄三色彩绘出挺胸回首,阔步向前,气宇轩昂的三只凤鸟。凤鸟有与孔雀一样美丽的羽毛,长长的凤尾向上和向下分卷。整个凤鸟图案婉转翩翻,姿态妩媚动人。
湖北荆门包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四凤镜,为圆形,桥钮。径19.7厘米。镜背用红、黄、金三色彩绘两组凤鸟图案,每组图案由一凤一凰间以卷云纹构成。凤喙圆钝,矮冠垂缨。凰只露头颈,喙光钩,无冠无缨。凤凰羽毛华丽,姿态婉曲秀丽,风采动人。 透雕四凤纹方镜。湖北省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边长11.1厘米,厚0.25厘米。桥形钮,柿蒂纹钮座。镜背铸镂空的四凤纹。以红漆绘凤首,黄漆绘凤羽,边沿绘黄红相间的勾连云纹。
(二)云纹镜
云纹镜也是彩绘镜的主要品种。
南国楚地,大江浩瀚,湖泊星罗棋布,云蒸霞蔚。这种自然景色成为了楚国铜镜绘画大师的艺术泉源。
河南省信阳一号楚墓出土两件彩绘云纹镜。两镜为圆形。纹饰相同:红漆为地,以黑、银两色,绘对称的云纹图案。云纹粗大卷曲,给人以动感和神秘感。
河南省信阳二号楚墓出土的彩绘云纹镜,径13.8厘米,厚 0.2厘米。桥形钮。背铸阴弦纹两周,绘有朱色流动的粗大云纹。云纹有极强烈的动感,给人以风起云涌、气势磅礴之感,这容易使人联想到“大风起兮云飞扬” 的著名诗句。此镜画面虽然简洁,意境却非常深远,有繁华画面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方格纹镜
方格纹镜均为正方形。
1986年湖北江陵雨台山10号楚墓出土一件。边长8.4厘米,桥形钮,在黑漆地上,用红色和黄色漆绘方格纹和卷云纹,四周边环绘红色带纹。
1987年湖北省江陵刘家湾楚墓出土一件。边长10.5厘米,厚0.15厘米。菱形小钮,镜背以黑漆为地,红漆绘方格纹。方格纹内,绘金色云纹和圆圈纹。
1992年湖南省慈利石板村36号楚墓出土一件。镜背以黑漆为地,朱漆绘方格纹。
1992年6月,湖南省长沙市马顺益巷1号楚墓出土一件。小十字钮,镜缘斜平,边长8厘米,厚0.1厘米。背朱漆绘方格纹,方格纹内绘圆圈纹。
(四)蟠螭纹镜
目前只发现一面,是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圆形,背铸镂空的四个蟠螭形图案,绘黑漆。
汉代彩漆镜只有人物画像镜一种。
1963年9月,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红庙坡,出土一面西汉彩绘车马人物镜。镜圆形,三弦钮。径28厘米。该镜先以白色油漆打底,在荫室阴干后,再在上面作画。钮座绘朱红色,镜缘十六连弧绘草绿色,绿色弦纹两周将画面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以淡绿色为地,绘草绿色云气纹,间以红色花卉。外区为主区,以红色为地,用白色、绿色、黑色彩绘人物、车马以及树林等自然景像。内容主要为出行、狩猎等。此镜内容丰富,绘画精美,较之同时期的帛画,毫无逊色。它不仅是实用品,而且是名贵的艺术品。
1983年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三面彩绘人物画像镜。最大的一面,直径达41厘米,是现存最大的彩漆镜。画面分为内外区,内区绘卷云纹,外区绘人物四组,其中一组为斗剑场面,其它各组,因锈层所盖,只有局部可见。
另外两面彩漆镜,直径分别为34.8厘米和28厘米,也是现存最大的彩漆镜之一。这两面彩漆镜,铸工、绘画均极精致,惜彩绘画面被包裹的丝绸与锈层所覆盖,不易剔除,只隐约可见彩绘的云纹、花蕾纹等图案。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怎么样
北京农学院招怎么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怎么样
中华女子学院怎么样
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
四年级下册《“五谷”作画》学案
六年级下册《雕与刻的乐趣》学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学案
运城学院2016年湖南省艺术类专业录取线
北京语言大学怎么样
2016年福建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招生录取近1400人
山西大学2016年在山西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环境设计专业校考合格分数线
北京林业大学怎么样
如何善用设计趋势,打造品牌LOGO?
北京联合大学怎么样
2016年云南大学山东省艺术类校考合格名单公示
找准职业方向 不做职场“杂工”
2016年百色学院艺术类专业校考成绩查询
2016邯郸学院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分数线
2016年宁夏美术高考录取分数线
绵阳师范学院2016年美术类最低录取线高于省控线82分
北京交通大学怎么样
2017年宁夏艺术类专业统考有关事项通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怎么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怎么样
北京邮电大学怎么样
北京城市学院怎么样
北京工业大学怎么样
六年级下册《记录色彩》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