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娲补天遗石寿山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天柱折,天倾东南,大雨如注,下了七七四十九日,把东南方下成了一片泽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都因此“或为鱼鳖”,令人惨不忍睹。话说最感到伤心的却是那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娲娘娘。想当初她与伏羲悄悄地下了“天界”,用地上的黄土泡了溪里的水,捏成一个个的“小人儿”。“小人儿”都活了,而且都长大了。他们一起唱着美丽的歌,跳起快乐的舞。那日子过得多么快活啊!可是,一眨眼,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出了一个恶魔叫“共工氏”,用头颅撞倒不周山。天缺一角,水注东南,不知淹死了多少的人。女娲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儿孙们遭受如此的灭顶之灾呢!不,绝不能。女娲氏咬紧牙关说:“我要补天。”
女娲跑到玉皇大帝的后花园里来。这里有许多用五色宝石砌起来的假山,在熠熠发着光辉。这些五彩宝石,都是她用神火炼出来的。但现在她顾不了这许多,把一块块的宝石都拆了下来,匆匆忙忙运到东南方去,小心翼翼地“补”起“天”来。补着补着,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天就不再漏水了。蓝天的底下又是一片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女娲很高兴。可是还剩有一些五彩宝石,太白金星老人捋着长长的白胡子说:倒不如都送给人间,堆一座山。要是再有水淹来了,老百姓也有个避难的地方。女娲说:“有道理”。便把这许多的五彩宝石,在福州地区堆了一座山。这山便是现在的“寿山”。
“女娲补天”的事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年,人事沧桑,变化无常。当年的“寿山”,早长着青葱翠绿的树木,但在山里边仍然蕴藏着许许多多五彩宝石。晶莹剔透,温润生辉,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寿山石”。
(二)凤凰卵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福州寿山上栖宿着一对凤凰。凤凰在寿山恩恩爱爱地不知过了多少日子。一日雌凤凰要产卵了。她们多么高兴啊!可是,就在寿山附近一个山洞里,住着妖怪“铁头金毛狮”,听说凤凰在窝里产卵,心想:凤凰卵是蓝天底下的第一件宝贝,不管是谁吃了都可以长生不老,富贵万年。何不趁机偷了“凤凰卵”让自己享受一番?“金毛狮”心里想得天花乱坠,闯上了寿山,向凤凰扑来。雌凤凰受不住惊扰,早产了。可怜产后无力,敌不住“金毛狮”。雄凤凰一边护着妻子,一边护着“凤凰卵”,一边还要与“金毛狮”激战。俗话说“一拳难抵二手”,便败阵下来,速速带着妻子,向东南方向逃去。
“金毛狮”大喜,捡了“凤凰卵”就吃。谁知“好事多磨”,只听寿山下一片声地喊着:“打死金毛狮!”原来寿山之麓有一个美丽的山村,住着几百个勤劳的百姓。老百姓对“金毛狮”的作恶多端本来就已经深恶痛绝。此时知道它来“劫卵”,激愤无比,纷纷拿着锄头、扁担之类的武器,赶上山来,与“金毛狮”展开一场夺卵之战。“金毛狮”寡不敌众,只好弃了“凤凰卵”,但终归被杀了头,身首异处。现在的“狮头岗”便是当年掩埋“狮头”的地方。可是“凤凰卵”也破了,卵液流了满地。谁知这“凤凰卵”果然是天字第一号的宝贝,只见纷纷渗入地下去。偌大的一个寿山,到处都丝丝缕缕地流着“凤凰卵”液体。以后过了几千几万年,“卵液”凝冻成了石头,晶莹剔透,温润凝脂,人们称它为“寿山石”。清代郑洛英的诗说:“寿山五色鸟,人云是凤凰。一见遂飞去,天云高茫茫。其下产石子,滑润凝脂肪。”
(三)陈长寿下棋遇神仙
据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这一盘棋只就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都走了。
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只,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只都掉到地上去。正想捡起来,说也奇怪,一颗颗的棋只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大石头,大石头生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捡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禾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果然天天都上山捡石。这些石头真的也能差强人意:看看天色将暗,差不多石头也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了许多的石头,尽够陈长寿夫妇来捡。
话说陈长寿捡了许多的石头,放在担子里挑着到福州去,果然卖了许多的钱。自此不再砍柴为生。
陈长寿在山上捡石发了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称“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四)朱元璋夜宿芙蓉洞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元朝末年,福州北峰山区的寿山村有个“广应寺”,颇有名声。一日“广应寺”外来了一个行脚僧,不但衲衣褴褛,而且一头长满了疥疮,奇丑无比。小和尚见了觉得很讨厌,便说“师父,你还是到其他地方去吧!这个山野小寺容不得大驾光临。”行脚僧自惭形秽,说声“阿弥陀佛”,只好踽踽而去。
话说广应寺方丈听外间有人说话,便对小和尚问道:“适才与谁人说话?”小和尚说:“有个臭头行者求宿,小僧自差遣他去了。”方丈大惊,不迭声地说:“不好不好,来人为开国天子,如何能如此造次?”遂带一班僧人到外面寻觅,却不见有半个影子。
原来这个“臭头和尚”便是以后当了“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朱元璋为安徽省人,家道贫寒,自幼出家,但耐不得寂寞,流落街头乞饭为生。他从安徽到了江西,又从江西到了福建。福建气候热、湿气重,朱元璋不幸全身长满了疥疮,人们都叫他为“臭头和尚”。只要“臭头和尚”来了,人见人怕,都远远地跑开,更不要说有谁能请他吃一顿饭。因此,他是有一顿没一顿地过日子。这时候的朱元璋心里想:自己当过和尚,便是与佛有缘,还是以“行脚僧”的身份,尽找禅院,混混日子。因此他到了“广应寺”,谁知还是讨了一个没趣。现在他身单影只,饥肠辘辘,天又将黑了,不知到什么地方去栖身才好。正想着,忽然一阵风起,大雨倾盆而至,朱元璋慌不择路,见身边有一块大岩石,岩石的底下是一个洞口。便进了洞躲雨。谁知这雨一下,就没有个歇的时候。这个晚上只好在这个石洞里睡了。说也奇怪,洞子外面雨声如涛,洞子里面的朱元璋却睡得香香甜甜,第二天一早雨止了,一抹晨阳从洞口射来。朱元璋打了一个呵欠,伸一伸懒腰,觉得挺舒服。摸摸头,奇怪,连疥疮的痕迹都没有了。他想,莫不是佛祖的保佑?今日必再到广应寺谢恩才好。
此时此刻,广应寺的方丈还在率众寻人,想不到朱元璋却不请自来了,忙接入方丈室里敬茶谈话。朱元璋问:“贫僧自入福建长满疥疮,奇痒无比,正无药可医,想不到到了贵地,一夜之间都好了,必是贵寺祖佛庇佑。”方丈忙不迭声地念着“阿弥陀佛”。知道这个朱元璋便是日后的“天子”。但天机不可泄漏,不好明说,只是询问昨夜情况。朱元璋一一回了,方丈拍手大笑:“是了,你住的那个石洞,叫芙蓉石洞,洞里有种石,乡人称'寿山石,可以医百病。”朱元璋连声说:“不错,不错,记得昨天晚上贫僧抱了一块石头当枕头,必是这石头的造化之功。”当下,方丈请朱元璋一起回芙蓉洞,找到那一块的石头,果然是一块温润剔透的寿山石。朱元璋大喜,抱了那一块石放在行囊里。据说以后朱元璋当了皇帝,还舍不得扔掉这块石头。后人称之谓“皇帝石”。
(五)干隆帝祭天供田黄石
古代皇帝每年都要有一次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届时从皇宫到天坛要用黄土铺路,寓意“黄龙上天”,此外还要在天坛摆列许多供品,文武大臣随侍伴驾,仪式十分隆重。到了清代干隆帝时候,史称“康干盛世”,自然更不能例外。
看看“祭天”的日子将要到了,干隆帝日日放在心里,心想一定要至真至诚,方能感动上天,保佑臣民。这一日干隆帝欲睡,忽见一个白发白须的仙翁持天帝圣旨来宣。干隆忙跪地接旨。谁知抬起头来,却不见了仙翁,唯有一张黄纸,上写:“福寿田”3字,不知是什么意思?第二天临朝,干隆帝把“福寿田”的事说了,请臣僚们释疑,可是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谓。退朝后,干隆帝闷闷不乐回到内宫,也把这件事说了。一个太监忽然大声说:“有了,有了。”干隆帝问:“有了什么?”太监道:“奴才祖籍福建福州府。福州北郊寿山乡产有一种石头称田黄石,质润如玉,十分金贵,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诚天下第一尤物。今‘福寿田’三字正应福州寿山田黄石之意。陛下速取田黄石来祭天地神明为好。”
干隆帝见太监说得有道理,一时高兴,即派太监持旨到福州,要田黄石为朝廷贡品。福州知府自然不敢怠慢,即选上好特大田黄石,由太监带回北京缴旨。
话说这一天干隆帝赴天坛祭天。祭台中央供着一颗硕大的石头,且用黄绫龙帕包裹着,摆在干隆皇帝玉玺的前边。大臣们都觉得奇怪:今天如何拿了一块石头来祭天呢!干隆帝笑吟吟地说:“不奇怪,不奇怪,这颗石头是福建省寿山乡的田黄石,朕祝愿天下‘福寿田丰’。”话声还没歇,齐刷刷,“喳”了一声,文武大臣们都朝着“田黄石”跪了下来,山呼“万岁,万万岁!”自此“田黄石”称“石帝”。每一年皇帝“祭天”时,都受天下臣民朝拜。
(六)广应寺和寺坪石
唐代光启三年(887年),福州寿山村就建有一座禅院,称“寿山广应院”,俗称“广应寺”。到了元朝末年,广应寺里来了一个有德高僧,称“石头和尚”。石头和尚能知过去,预测未来,屡有灵验。有一次朱元璋游至寿山,住在“芙蓉洞”里,一夜功夫,头上的疮痞都脱了壳,因此知道“芙蓉洞”里有一种石头能医百病,便天天率领众和尚到芙蓉洞去凿石头。凿了的石头都搬到广应寺里来,制成了粉末普济众生。于是被人称为“石头和尚”。但不久“芙蓉洞”里的“寿山石”被凿取殆尽。和尚心里想,既然“芙蓉洞”里有“寿山石”,那附近的地方也不会没有?便跋山涉水,到处去找“寿山石”。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寿山石”愈找就愈多了,不但大崖石洞里有,连山溪水田里也有。和尚说:“脍不厌细,石不嫌多”,天天都派了人到四处去找“寿山石”,搬回到“广应寺”里来,没半年时间,竟堆得“广应寺”里到处都是石头。
可是乐极生悲。不久朱元璋起兵造反。元怀安县伊李仁侦知朱元璋曾在寿山广应寺匿迹多时,便派兵围捕“石头和尚”。和尚知道大劫来了,忙率众逃到其他地方去。李仁大怒,喝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把广应寺烧了。”一时烈火熊熊,把一座好端端的广应寺烧成一片灰烬。可怜“石头和尚”们千辛万苦找来的“寿山石”也被烧得面目全非,抛散在四处的坑坑洼洼里。
但寿山的石头毕竟不是一般的石头,待这一场的大火之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风吹日晒,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雨洗水冲,很快又恢复了他的“灵性”,潜居在广应寺废址地下,默默地在“修真养性”呢!
时间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月,又有了许多人到寿山来找“寿山石”,不过他们不像“石头和尚”一般找“寿山石”当药用,而是用“寿山石”当雕刻的材料。据说这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以后时断时续,明代却盛行一时。有人意外地在“广应寺”废址发现埋有许多质量十分好的“寿山石”。于是大家一涌而来,都到“广应寺”寻宝。据说“广应寺”的“寿山石”经过一场大火的煅烧,又经过地下的蕴润,质地更纯,成为一种十分珍贵和独特的“寿山石”品种,称“寺坪石”。
(七)曹学佺买柴得“田黄”
明朝末年,福州洪塘乡有个曹学佺,字能始,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曹学佺因得罪蜀王被罢职回乡,建石仓园,搜罗奇石,叠成假山。一日他闲步到洪塘街,见一个北岭樵夫,扁担的一头挑着一捆柴禾,一头用绳子绑着一块石头。学佺问:“这石头做什么用?”樵夫说:“压担子。”原来那捆柴禾不好再分为两半,所以扁担的另一头只好用一块石来压担子,挑起来轻松。曹学佺对石头本来就有很深的感情,见这块压担子的石头有些奇特,便商量着说:“你开个价,这头的柴禾我买了,另一头的石头我也买下。”樵夫见没用的石头也能值钱卖人,无限欢喜,便都卖给了曹学佺。曹学佺更是欣喜非常,又多付了一些零头钱。
曹学佺买石头原是用来叠假山的,可是用手一摸,温润生津,忙用水洗个干净,又见剔透玲珑,特别是黄卡卡的像黄金一般,便爱不释手了。
曹学佺是个大学问家,便知道是块寿山宝石。当时寿山石已经风行全国,只是品种还不十分多,想问一问?他又到洪塘街,找到了樵夫。樵夫以为买主反悔,拼命地逃跑。曹学佺也死命地追。一个跑,一个追,追了许久时间,曹学佺气喘吁吁大喊:“老板,老板,我问一问,这石块是什么石头?”樵夫才放了心,停了脚步说:“我是寿山人,不知是什么石头,随便从田里捡了一块压担子而已。你若不要,把钱退还给你就是。”曹学佺大喜:果然是块寿山石,连口说:“我要,我要,只是给你的钱太少了。”说罢又送樵夫一把银子。因为是从田里捡到的,又黄得可爱,曹学佺就把石头称为“田黄石”。自此在寿山石系列中,多了一个“田黄石”的珍贵品种。
2014年西安工程大学美术校考单招考题
东华大学2014年江西考点美术校考单招考题
应试技巧 高中物理答题六大技巧
2014年湖南工业大学美术专业校考单招考题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4年广东考点美术类校考单招考题
北京服装学院2014年美术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招生介绍和学校介绍
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美术校考单招考题
湖北美术学院2014年青岛考点美术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厦门理工学院2014年江苏考点美术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鲁迅美术学院2014年辽宁考点美术类校考单招考题
2015年贵州省艺术类高职(专科)部分院校录取情况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和学校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2014年湖南考点美术类校考单招考题
安徽大学2014年河南考点美术校考单招考题
上海杉达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和学校介绍
速写考场不用慌 平常怎样就怎样
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河北考点美术类校考单招考题
2014年郑州轻工业学院美术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美术类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高考做题 最有效的9个抢分窍门
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江西考点美术类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上海电机学院2015年艺术专业招生计划介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4年湖南考点美术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广东考点美术专业校考单招考题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4年天津考点美术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山西考题美术专业校考单招考题
2014年北华大学美术专业单招校考考题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河北考点美术单招校考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