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艺术品2017年春拍市场再度开启,伴随着槌声的敲响,数以万计的艺术品价格被赋予了新的定位。不少艺术精品价格“一飞冲天”,直达千万元甚至亿元级价位。不过,笔者注意到,相比于自带轰动性的亿元拍品,今春拍卖所呈现的两则拍场“捡漏”事例,则更为刺激了藏友们的神经,引发广泛热议。
第一则说的是,一位买家在去年的西泠秋拍中以1.8万元低价购入的清代闲章,在今年不久前落槌的北京保利春拍中,被人以380万元竞得。半年时间净赚200余倍。据称,该印章的印面只有指甲盖大小。不要小看了它的身材,据考证这可是乾隆皇帝钟爱的印章之一,全名叫“清乾隆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有专家在本次拍卖前整理出了它的身影:台北故宫所藏,沈周笔下《肥猫》,乾隆御题的下方便能找到这方“丛云”;北京故宫藏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的乾隆御题旁,能找到“丛云”;此外,在《钦定石渠宝笈》著录中有81件书画作品上出现过此枚印章。而据《乾隆宝薮》和现藏的实物统计,乾隆共有玺印1800多方。这或许也是半年前的西泠印社上卖家“贱卖”珍宝的原因之一了。
另一件则是发生在国际市场。一件原本在朋友圈里销售8万元无人问津的4厘米高的古玉,在香港邦瀚斯拍卖出了290万元的天价。究竟是什么令买家们如此“疯狂”?原来,这并非普通的小玉人,他叫方相氏。据专家解释,方相氏是旧时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祇,为驱疫避邪的神,是周礼规定的司马的下属,最高官阶为下大夫。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为国家驱疫。葬礼时,方相氏则驱方良。宫廷里,方相氏驱疫的仪式叫大傩,唐朝成为军礼之一,隶属太卜属。大傩每年有三次,分别于季春毕春气、仲秋御秋气、季冬送寒气。正是因为背后的文化因素才让古玉令人如此着迷。所以说文化就是财富,有了文化作为底蕴,那么从8万到290万元也就成了可能。
这两则堪称经典的捡漏事例,给出了两点启示:首先,对于一些艺术品而言,其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已然远远超越了其本身的材质价值。其次,当今艺术品市场仍然有大漏存在,尤其在众多专家、行家汇集的拍卖市场捡漏,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还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浓厚的探知欲望。(王国良)
中班体育活动《打怪兽》
大班美术绘画《有趣的手影》活动说课材料
美术教案-美味好吃的鱼
幼儿园版画课程设计与探索
传球
大班节奏活动《快乐的小脚印》
大班美术剪贴“温暖的家”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给毛毛虫妈妈找宝宝
活动实践课 小食品的描绘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探索活动《风在哪里》
中班艺术综合活动 《洗手帕》
小鸡找妈妈
蟹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 中国戏剧脸谱 》
美术教案-活动内容:给毛毛虫妈妈找宝宝
给妈妈做面条
美丽的红色――美术活动
花被子
印染手帕
美术教案-瓶子穿新衣(大班)
小免玩圈
美术活动:鞋印舞会(小班)
我的故事
美术教案-美丽的花布
风儿和云儿
护菜小卫士
美术教案-好吃的饼干
美术活动:小蜘蛛织网(中班)
體育教案
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