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随着电脑、电视、手机的普及,小人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退出人们的生活,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小人书,小人书已成了稀缺品。但有这么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收藏了上万册小人书,成为民间收藏达人。
他就是家住云枫街道泰苑小区的退休工人刘本立。
捡牙膏皮换钱买书
“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没有电脑、手机,小人书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和为数不多的文化娱乐,承载着60、70后乃至80后儿时最美好的回忆。”66岁的刘本立一边介绍,一边搬出自己收藏的小人书。
刘本立是一名退休工人,小时候为了看小人书,经常到书摊上租,每本一分钱的租金,有时为了省钱,他就站在书摊边上看,常常忘记了时间。为了购买一本1角多钱的小人书,他还去捡牙膏皮卖,每个牙膏皮可以换2分钱。
“读小学的时候,我看《珍珠姑娘》《大闹大宫》《哪咤闹海》这些小人书。读初中时,我看《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的小人书,不但增长知识,也丰富了阅历。”刘本立说。
收藏小人书上万册
久而久之,刘本立收藏的小人书越来越多,达到了500余册。读初中时,他利用周末时间,在老城小南街摆起了书摊,以每本1分钱或2分钱的价格租出去,一周可以挣五六角钱。
刘本立省吃俭用,把钱又投入到购买小人书上。就这样,他收藏的小人书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了远近闻名的“画本大王”。
参加工作后,刘本立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用来买小人书,即使是2001年退休后,每个月也要花不少钱用于购买小人书。“他退休工资有200多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愿意花钱购买小人书。”妻子杨德桂“数落”道。
“有时为了收集一套完整的小人书,我跑遍了城区各个废品收购站,在废书堆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当找到需要的小人书时,我如获至宝。”刘本立说起收藏小人书的苦与乐,笑容满面。
如今,刘本立收藏了小人书上万册,涉及古代神话、农村题材、抗日战争、中国诗歌故事、中国成语故事等各个时期共20余种类别。
退休后翻看乐趣无穷

网络配图
刘本立最爱的小人书要属《红岩》,以及《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这些画本中,最小的是128开的《济公故事》,最大的是12开的《白光》。年代最久远的是196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共计60本,跨越了半个多世纪。
为了防止这些小人书被虫蛀,刘本立每年都要全部搬出来晒一晒,并且用塑料袋包装好,放入樟脑丸。
“我通过小人书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逼真的绘画,了解中国的诗歌故事、成语故事。”刘本立感叹道,他不喜欢打牌、钓鱼、下棋、旅游,就喜欢收藏小人书,现在退休了,他时常把这些小人书翻出来看一看、读一读,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乐趣无穷。
刘本立老人说,百年之后,他要把这些小人书捐献给国家,作为文史资料。左图:刘本立和妻子一起整理收藏的小人书上图:《济公故事》连环画
山城博物馆香文化展示“有味道”
首次个展!60余幅精品带你了解高云的“自在”
和田糖玉颜色似红糖
福建、黑龙江两省瓷板画精品在哈尔滨开展
绿松石收藏看两点
重视老纪特邮票的知识普及很有必要
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民国纸币上的“三晋”风光
烟标展军威
浦泽直树与蜷川实花将参与设计东京奥运官方海报(组图)
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开幕
上海举办爱因斯坦主题展 广义相对论部分手稿亮相
埃利亚松“重返”泰特现代美术馆(组图)
90后中国摄影师获《国家地理》全球冠军(图)
“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开展
不同的紫砂壶器型搭配不同的泥色
“木海观鱼”趣景重现故宫博物院
唐招提寺鉴真御影堂文物与艺术展
哲理禅思,文质辨洽
《弥陀净土图》净土信徒的精神家园
“沪皖两地书画名家邀请展”将举行
清中期青花牡丹纹壁瓶
大叶黄花梨属于红木吗?
吴湖帆《寒林图》
张大千抗战时期画作首次集中展出
唐宋古琴特展
广东画院在陕西举办作品巡回展
首艺联“七十年光影记忆”主题展映将于16日开启
苏新平作品展
庆八一,军旅书法家高军法用81幅书法作品为建军节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