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

查字典美术网 2017-07-06

对非专业的人来说,“水墨人物画”可能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但对从事水墨人物教与学的人来说,他们深知“水墨人物画”在半个多世纪中西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在21世纪的今天,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活动、精神面貌都不断发生着变化,“水墨人物画”这种与每个人都有关系的艺术正在经历怎样的发展,未来又要走向何处?

在收录了近500幅习作、手稿、作品的《CAFA水墨正当时》中,央美教授、著名水墨人物画家王晓辉老师带领水墨班9位“90后”学生,共同思考和探索了水墨的当下与未来,创作出一部风光无限的“水墨大片”。这本《CAFA水墨正当时》,必将成为水墨人物画教与学不可缺少的读本。

1

人物画需要不断面对新生活、新问题,在新的挑战中寻求与之相应的教育新理念来唤醒青年学子的探索基因,这无疑是人物画教学的实质所在。——王晓辉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1

王晓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人物画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畅神——王晓辉中国山水艺术作品集》《心路历程——21世纪中国水墨艺术家创作探究系列·王晓辉卷》《微水墨——现代水墨人物作品集》《大写意——传统古典写意人物作品集》《笔墨肖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课徒稿——线性素描》《中国画坛·六O一代——王晓辉》等二十余部著作。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2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李洋老师、刘庆和老师,班主任王晓辉老师与水墨班全体同学

畅想水墨未来,他们正当时 王晓辉于2017年夏

众所周知,20 世纪以来围绕“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方向”所引发的一切讨论都离不开水墨人物画这一话题。具象性人物画从无到有历经了多半个世纪中西“融合”的实践发展,在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下人物画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完美转型,中国画的高等院校教育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美术院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画发展培养着不同的新型人才,在以传统出新、中西融合的新型教育理念下,人物画创作人才的培养始终走在当代学院中国画教育的前列,成果显著。在当下,人物画从多元发展又渐趋进入艺术图像信息化的时代,水墨艺术向扁平化、趋同性方向发展,给今天的人物画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活动、精神面貌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笔墨也应与时俱变,中国画人物画的造型视角和表达更有着追随时代的必要”,也正如范迪安先生所言,人物画需要不断面对新生活、新问题,在新的挑战中寻求与之相应的教育新理念来唤醒青年学子的探索基因,这无疑是人物画教学的实质所在。

人物画教学坚守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坚守以笔墨的方式去思考探索发展中的水墨艺术已经做了什么,今天应该怎样做,未来还能怎么做,保持一份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这是我们探索艺术观念、提炼个性化艺术语言的新起点,从这里再出发我们才能从容地迈向水墨的当代与未来。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3

王晓辉老师指导毕业创作现场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作为班主任的我欣然接受了出版社邀请,希望通过编辑和整理平日的教学心得,对三位一体的人物画教学实践做出梳理与小结。全书设计为六个章节,从基础教学、专业学习直到毕业创作依次展开,力求客观完整地体现一届水墨班学生在校的生活与学习现状。四年前大家为了共同的水墨理想聚在一起“用造型说真话”,如今他们面对传统、当代与未来已呈现出各自缤纷的“状态”,在面对困惑、未知亦不忘探索的初心,用真诚兑现着自己的承诺,这份担当实为可贵。

《CAFA水墨正当时》是对昨天的记录,也是每位同学水墨成长记忆的刻度,其中凝聚了院教学办以及 10 位任课教师的辛勤汗水,凝聚了水墨班九位“90 后”的集体智慧和态度。今天,在他们即将迈出校园步入社会大课堂的时刻,谨以此书的出版祈福他们对未来依旧充满想象并踏入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畅想水墨未来,他们正当时。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4

王晓辉老师教学现场

2

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好像不再是“自己的”,或已不再是自我状 态 下 的 “我们”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经过了所谓的“优化配比”。“感觉”这种真实的东西,似乎越来越不被需要了。——《CAFA水墨正当时》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5

水墨班同学创作现场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6

水墨班同学创作现场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7

水墨班同学们的速写手稿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8

水墨班同学们的创作手稿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9

杨亚辉毕业创作《一六·洪水》

在“7·19”邢台洪水之后,我们是去祈求还是去希望?这幅画面中更多的是一种平稳。有人说灾难现场全是杂和乱,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确实,当人们看不到希望时,行为和动作会变得嘈杂纷乱,但他们的内心世界绝对是沉默的。他们沉默地看着这个世界,期盼着黎明的到来。

2016 年7 月19 日晚,洪水突如其来,正在睡梦中的我被外面的嘈杂声吵醒。大家抱着孩子往高处求生,害怕和等待似乎是那一晚的代名词。我们互相拉着手,互相安慰,就这样,等待了11 个小时……三天后,当我们回到住处,只见狼藉一片,被破坏的家具电器、被冲倒的房屋,断水、断电,还有满世界的恶臭,眼前的一切着实让人感到绝望。

雨停之后,天气重新闷热起来,急躁、不安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没有食物,几个馒头、一点零食和矿泉水成了当时最珍贵的物质。饥饿让大家变得无序,人们无助的眼神传达出焦虑和无助。我想表现的正是这种情感。其实,在这种时候,人们反而变得单纯起来。因此,我在画面里将单一的颜色搭配起来,突出红色,目的就是用这种颜色传达一种闷、燥的感觉。起初我只用了一点点,慢慢地我觉得还可以加一点、再加一点,由此,我也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杨亚辉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10

刘虹麟毕业创作《镜中人》

如今我们生活在诸多镜头之下、重重“监控”之中,个体的一切都可能被暴露、被窥探。而那些看似执掌着主动权去窥探的人,又是谁的镜中人?似乎没人能逃脱这个“食物链”,注定每个人都同时是“掠食者”与“被掠食者”。

一开始我的创作初衷,是对于拿着长焦相机毫无尊重地拍摄他人这一行为的愤慨,怎能如此带有侵略性地去掠夺他人的肖像!为了记录这些行为,我也将镜头对准了他们,然而,就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我自己也成了窥探者。这种矛盾及链条式的关系引起了我的兴趣,促使我画下了这幅作品。

对画中众多镜头之下的“小孩”,我用不同于笔墨的方式来表现,意在表达这个“孩子”并非他们中的一员,并非一个现实的具体人物,而是代表某一个个体或是一群个体,其实也是泛指每一个暴露于镜中的人。除了平面性的绘画,装裱中外框镜头式的设计也是要着意表达我的主题。整个创作过程经历了构思、小稿、水墨一二三稿,直至实现最终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人物的形愈来愈概括,人群也更加整体。作品外黑内亮的形式与画中密集的人头制造出一种压迫感,一群人与一个人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刘虹麟

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11

赵岳毕业创作《城市空间》

生活在城市之中,出行、奔波占据了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无数人出于种种原因等待、穿梭、停留于地铁之中,而地铁就像是这个社会的一面最真实的镜子,照出了人间百态,将人间种种凝聚在一个微小的空间中,又随着每一次的开门关门,变换着它的形态。陌生的人因为共处于这个空间而发生了关联。乘坐地铁于我并非枯燥之事,我愿意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表情不乏喜悦与欢快,但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疲惫、焦躁与无奈。

高峰期的地铁犹如肉搏的战场,弱小女子、年幼学生、年迈老者,也都不得不参与其中,这一幕如画面一般在我眼前定格。如果说,如此“肉搏”是为了到达下一个目的地,那么,驱使我们这样做的根源又何在?是自由意志所为,还是在无形操纵下的被动?这总令我联想到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现代化的社会生产中,在物质与效率的驱使下,人是否真的发生了异化?地铁恰如生产线上的轨道,将麻木的毕业创作《城市空间》我们——工具、零件,输送到指定的岗位之上?

我想以重色调、平铺的人群营造出一个昏暗、紧张的空间,其间隐含着骚动,甚至反抗。之所以画地铁,其实是希望打破这种局面,在拥乱、机械、麻木与异化之中,发掘人的内在情绪,追求自我的审视与释放。 ——赵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央美师生倾情共创的水墨大片(组图)"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