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釉陶三彩套盒
辽代釉陶三彩套盒(如图)由两件浅盘组成,高4厘米,口径15厘米。浅盘为子母口,浅腹,八曲花瓣形高座,高座表面装饰印花牡丹花叶纹。浅盘大部分上施黄釉,牡丹花上施白釉,牡丹叶上施绿……辽代釉陶三彩套盒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辽三彩即辽代生产的低温釉陶器,不仅限于黄、绿、白三色釉,绿、黄单彩器也很有特色。辽代釉陶器的生产,既有专门的窑场,也有专烧釉陶的窑炉。辽代窑场,目前发现有赤峰缸瓦窑、林东南山窑、阿鲁科尔沁旗水泉沟窑和北京龙泉务窑等处。其中林东南山窑位于辽代上京临潢府故城西南1公里处,是专门烧制三彩釉陶的窑场。这里生产的三彩和单色白釉、黄釉器,胎质较细,均作淡红色。烧造时,胎体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制坯后先入窑素烧,再施彩釉二次焙烧而成。素烧的温度达1120℃左右,胎质瓷化,吸水率降低。由于釉色单一,采用填色技法,釉色界限分明,釉面很少流淌。在装饰风格方面,主要以印花为主,少见绘花和划花等装饰。在构图上,讲求对称,纹饰较为繁缛,满布整个空间。
辽王朝统治时期,我国陶瓷手工业经过隋唐的大发展,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进入到一个瓷业昌盛、窑口林立、窑艺更臻完善和成熟的时期。辽三彩在继承唐三彩烧制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反映出契丹族特有的民族风貌和文化特征。辽代陶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的装饰特点,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70年夏,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村群众因修渠取石发现了一座辽墓,翁牛特旗文化馆、昭乌达盟(现赤峰市)文物工作站随即派员进行了发掘。此墓为石室木槨券顶单室墓,葬式为合葬,男女墓主人头东脚西,仰身直肢,脸部均覆盖铜面具,应为辽代中期的契丹贵族。墓中共出土此式套盒四件,其用途当与汉族漆器果盒相似,是辽代中晚期三彩器精品。
美术教案-综合活动:食品小制作
蒲公英
叶子
小班韵律活动: 天线宝宝动一动
美术活动:奥运场上夺金牌
中班美工活动“特别的鞋子”
美术教案--设计邮票
我们的田野
小班美术活动:球宝宝的新衣
大班音乐:歌曲
洗 澡 BABY
跳圈
美术教案-活动名称:花围兜
美术教案-美术活动:美丽的红色
中班美术活动——《小人国》
秋天的落叶
装饰画“太阳宝宝的新衣”
美术教案-小瓢虫去旅行
猜猜是什么?(整体观察)
美术教案-小班美术活动:熊猫吹泡泡
好朋友写真集
音乐接龙
美术教案-蛋蛋秀
小朋友的脸
猜小铃
可爱的大苹果
活动内容:大鞋与小鞋
美术教案-布袋子
集体舞:快乐的罗嗦
小落叶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