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广东省博物馆举行了一场民间藏品免费“鉴宝”活动。期间,有91位收藏者带着自己珍藏的450多件书画、陶瓷、玉器、钱币、杂件等藏品来“验明正身”,然而经过鉴定,其中只有23件是真品。专家透露,逾九成是赝品,而真品的文物价值也普遍偏低。
不得不说,这样的鉴定结果,也再次验证了收藏界颇为认同的“民间藏品赝品超九成”的说法。分析导致民间赝品泛滥的原因,固然离不开藏家鉴藏水平所限,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如此高的赝品比例,我们更应当从赝品的市场供给和藏家群体普遍存在的捡漏心理,更深层次地挖掘原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奢侈品已然不能满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艺术品消费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当下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然不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游戏,越来越多的普通藏家“闻风而动”,纷纷参与进来寻觅商机。俗话说,有商机的地方必然也有陷阱。这在古玩市场同样适用。当今的古玩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赝品已经有了并继续有着稳定的、产量庞大的货源。仿制、做旧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覆盖了玉器、瓷器、青铜器、书画等几乎所有门类。其产品种类丰富,高、中、低档次俱全,甚至还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启了定制模式。不久前贵州遵义警方成功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总案值过亿元,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不过,纵使古玩市场赝品泛滥,但要从制假方成功流转到销售的最终端——古玩藏家手中,也并非易事。有专家分析指出,“捡漏”心理是藏家上当受骗的根源。很多假货贩子通过编织各种精彩故事,和其他“托儿”一起做局,坑害藏友。加之古玩的价格缺乏完全统一的衡量标准,主观性比较强,普通藏家对于古玩收藏的捡漏心理又“驾轻就熟”,这正是导致大量赝品从市场流转到藏家手中的重要因素。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要根治古玩市场赝品泛滥的顽疾,就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应当持续严厉打击古玩市场上制售赝品的源头和渠道;而对于藏者而言,不仅要积累知识和经验,还应当克制“捡漏”心理。应当相信,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捡漏虽然也偶尔会有,但绝不可能常有。很多价格远离市场价格的东西,首先就应该警惕,收藏讲究的是文化和品位,而不应该是投机。如果拿着投机、侥幸心理搞收藏,很容易吃亏上当。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上海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山东工商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2013年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南昌工程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山东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烟台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太原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吉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山西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江西农业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山东交通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上海音乐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上海海洋大学美术校考考题
2013年上海商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青岛滨海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美术考生须知 美术联考(统考)的评分标准
2013年山东艺术设计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沈阳化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山西医科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同济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长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江西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大连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