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我国古代的玻璃器存世量较少,它的时代特色是西周时期朴素无华,春秋战国时期以仿玉为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异域风格加重,唐代时期波斯风格浓厚,宋元时期小巧精致,清代时期色彩绚烂、工艺高超。其中宋代的玻璃器,不仅相较于前朝在数量、品种上有所增加,而且形制多样化、工艺技术全面化,在用途上也十分广泛。同时其造型多样,种类繁多,每类器物还有不同的样式,并通常以“无模吹制”工艺制作而成,器壁较薄。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古称密县)老城西街,为宋真宗所赐寺名,北宋咸平二年(999)创建、咸平四年(1001)建成的法海寺,其寺内的石塔在1966年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有距地面深5米左右的地宫。分上下两层的地宫由6块石板砌成了方形石函,而于石函内发现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有50余件北宋玻璃器。且能看出器型的,就有鸟形物、壶形鼎、葫芦瓶、细颈瓶和蛋形器等,令人叹为观止。今择选其中两件介绍如下。
图1所示这件鸟形玻璃器,通高6厘米,用深绿色透明玻璃制成。其圆球状的身体,球下平切,体内中空,以“无模吹制法”制成球体。一道凸起弦纹饰于体外腹中部,在腹部两侧由凸弦上生出棒状的双翅,到鸟首与腹部交接处向上弯曲。似能响动的两个大圆环,各套在双翅之上,尾部短小。而圆球状鸟体以外的余部,皆以拉条捏塑后与球体热熔而成,鸟冠、鸟喙结合部留有明显的沟痕,体现了当时的琉璃制造工艺已相当复杂。
图2
北宋时期玻璃器模仿自然界中动物的造型,并不完全摹写动物原始形象,而是选取最具特征的部分运用于造型中。这除了中国造型艺术重写意轻写实的传统观念以外,也可能与当时玻璃工艺技术水平远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过此器奇特的造型、憨态可掬的萌状,在中国出土文物中前所未有,是写实动物类器物制作的开始。
图2所示是一件玻璃壶形鼎,通高8.8、口径3.1厘米,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玻璃器器型的重要资料。其小口圆唇,颈部很短,圆球状腹,胎体较薄。器腹下部有等距离的三实心足,足向下弯曲。玻璃壶形鼎全部“无模吹制法”制成,先做短颈球状腹,再用玻璃料棍做成三足,加热后粘于器腹下部。其状可谓小巧玲珑,拙朴雅致。
以上两件新密市文化馆所藏的北宋时期制玻璃器,应该为法海寺寺内的佛堂所供陈设器。虽然它们的绿色器表上都有一层棕黄色锈斑,但是瑕不掩疵,两者均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琉璃制造工艺水平,已经相当的复杂和高超了。
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学反思
在探索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
《威武的盾牌》教学反思
中国画《小猫》教学反思
《色彩的调和》教后反思
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低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用新理念开展美术教学
《蚂蚁搬家》美术教学反思
《认识大师》教学反思
《陶艺》反思
《我栽种的植物》教学反思
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思考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墨与彩的韵味——课后反思
变形画与联想(一)
反思型的实践者──对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形的重复》教学反思
美术教研反思
扩大知识范围,增强想象力的新颖性
让儿童扩大绘画空间
儿童课堂教学中的激励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的情感教育
合作学习
《神奇的大树》教学反思
浅谈美术教学反思
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