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一直认为,嘉峪关最终修筑完成是在明代,但是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等单位最近从3份尘封的宫廷档案中发现,清朝乾隆年间曾对嘉峪关进行大修,而且改变了城楼的一些结构,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关城模样。
“这3份档案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记录了当时大修嘉峪关的情况。”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杨说,“这是现存的嘉峪关营建史料中未涉猎的,补充和完善了嘉峪关营建史的具体内容。”
由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共同实施的嘉峪关营建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近期启动,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3份尚未利用的有关嘉峪关修缮的宫廷档案,这3份档案中有两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是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奏为查勘嘉峪关边墙情形奏闻请旨事》,内附“改建嘉峪关关门图”和“嘉峪关边墙图”两幅奏片;另一件是《奏为估修嘉峪关城台楼座工程银数事》,第三件档案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乾隆五十六年十一初二日《奏为查验嘉峪关工程情形》。3份档案由工部侍郎德成会同陕甘总督勒保对嘉峪关边墙、壕沟进行了初步勘察后上报给乾隆皇帝的,乾隆皇帝批复“知道了,钦此”,原则同意二人提出的修缮原则与思路。
档案显示,乾隆五十四(公元1789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历时四年的嘉峪关大修,花费白银5万余两,对之前嘉峪关做了6处重要改变,将原为一间的关楼、东门楼(光化楼)以及重檐三间的西门楼(柔远楼),统一改为面阔三间周围廊三重檐歇山顶的形制;增大关门券基;东西城门券的形式也由外圆内方,改为砖券;东西月城城门洞由过木改为砖券;城堡顶由灰土改为海墁;城关东西两侧土墙、墩台包砖;添安马道门楼三座。
此前,史学界一直认为嘉峪关最终修筑完成是在明代,到了清代,长城的防卫作用基本丧失,只是作为过往关卡,但这3份档案却记录了乾隆年间的大型修缮改变了嘉峪关关楼结构,说明现在看到的关城最终定型于清代。
嘉峪关关城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始建于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目前整个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思考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
《形的重复》教学反思
会摇的玩具(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一点反思
一节课中的奇思妙想--《一张奇特的脸》反思
美术教研反思
我相信你……
《威武的盾牌》教学反思
低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色彩的调和》教后反思
画情绪
美术的情感教育
运用现化代电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的运用
让协作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快乐中去--《大森林的故事》反思
《认识大师》教学反思
《陶艺》反思
《神奇的大树》教学反思
扩大知识范围,增强想象力的新颖性
课改下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瓶子变变变》一课的教学反思
《我栽种的植物》教学反思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
用新理念开展美术教学
《三个好伙伴》教学反思
在探索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