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一直认为,嘉峪关最终修筑完成是在明代,但是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等单位最近从3份尘封的宫廷档案中发现,清朝乾隆年间曾对嘉峪关进行大修,而且改变了城楼的一些结构,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关城模样。
“这3份档案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记录了当时大修嘉峪关的情况。”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杨说,“这是现存的嘉峪关营建史料中未涉猎的,补充和完善了嘉峪关营建史的具体内容。”
由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共同实施的嘉峪关营建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近期启动,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3份尚未利用的有关嘉峪关修缮的宫廷档案,这3份档案中有两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是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奏为查勘嘉峪关边墙情形奏闻请旨事》,内附“改建嘉峪关关门图”和“嘉峪关边墙图”两幅奏片;另一件是《奏为估修嘉峪关城台楼座工程银数事》,第三件档案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乾隆五十六年十一初二日《奏为查验嘉峪关工程情形》。3份档案由工部侍郎德成会同陕甘总督勒保对嘉峪关边墙、壕沟进行了初步勘察后上报给乾隆皇帝的,乾隆皇帝批复“知道了,钦此”,原则同意二人提出的修缮原则与思路。
档案显示,乾隆五十四(公元1789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历时四年的嘉峪关大修,花费白银5万余两,对之前嘉峪关做了6处重要改变,将原为一间的关楼、东门楼(光化楼)以及重檐三间的西门楼(柔远楼),统一改为面阔三间周围廊三重檐歇山顶的形制;增大关门券基;东西城门券的形式也由外圆内方,改为砖券;东西月城城门洞由过木改为砖券;城堡顶由灰土改为海墁;城关东西两侧土墙、墩台包砖;添安马道门楼三座。
此前,史学界一直认为嘉峪关最终修筑完成是在明代,到了清代,长城的防卫作用基本丧失,只是作为过往关卡,但这3份档案却记录了乾隆年间的大型修缮改变了嘉峪关关楼结构,说明现在看到的关城最终定型于清代。
嘉峪关关城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始建于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目前整个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2012年贺州学院美术专业考题
2013年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题目
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美术考题
肇庆学院2011年美术专业考题
2012年贺州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美术类专业考题
天山南北
安阳工学院2012年美术专业考题
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美术类专业考试要求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美术类专业考题
2010年湖北美术学院专业考题及分析
北方民族大学2010年美术专业考题
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美术专业考题
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美术考题
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湖南大学2011年艺术类考题
第六届上海美展
广西大学2012年美术校考专业考题
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题
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纪念建军80周年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美术类专业考题
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美术校考考题
造型艺术新人展
组画《民族之光》
中央戏剧学院2012年美术校考考题
广州美术学院2011年考题试题
诗之椅
2012年广西师范大学美术校考专业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