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

查字典美术网 2018-07-09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1

西安碑林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2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

导语:西安碑林博物馆近期即将进行“北扩东进”,碑林几代人的扩馆梦想近在咫尺。但是,“北扩计划”中,年龄1181岁、900多年未曾移动的镇馆之宝《开成石经》列于搬迁项目中。此方案一经曝光,便争议不断。

据西安晚报报道:近日,《开成石经》在进行搬迁前的“体检”工作。再次将争议引向白热化。馆方内部和社会各界大致分成“主搬”和“反搬”两派,《开成石经》的命运何去何从,成为无数人关注焦点。文物保护如何有效进行,这是持久的命题。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3

《开成石经》专室东北角,展室建筑系1937年改建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4

《开成石经》专室西侧南面,布局相当严谨、合理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5

《开成石经》专展北面旧影,它的存在,使西安孔庙才具有了不同于中国其他任何地方孔庙的精神价值,更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重要文化地理坐标

《开成石经》 碑林的“定海神针”

在梳理事件演进过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114块碑石,每石两面刻,每碑上下分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经文650252字。碑石高约2.16米,面宽71-97厘米不等。下设方座,中插经碑。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它的重要性相当于碑林的“定海神针”。(此段资料碑林研究员陈根远提供)

也就是说,《开成石经》是唐代科举考试必备“教材”,相当于今天的“高考教材”。早期,因不得已原因,搬迁郭三次。据《西安发布》信息,“这一次近距离的搬移也是为了保护它,碑林北扩后它会移到百米内的新环境。”

《开成石经》900多年伫立碑林,与《石台孝经》和孔庙形成历史记忆。曾经,遭受过最大的破坏是:1555年的明代关中大地震,114石中有44石扑倒断裂。历史记载,在明、清、民国就有三次大的整修,梁思成参与了民国时那次整修。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6

《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简报》第19期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7

碑林四位研究员联名反对意见书和签名

搬迁事件演变过程

介绍完毕《开成石经》,我们来看这次搬迁引发的争议过程:

2017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确定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项目”;

2017年11月2日碑林研究员陈根远个人在微信美编发布《唐代开成石经千万不可轻易移动》,曾引起广泛转载关注。截止2018年1月25日,此则微信倡议已经点击12115次,其中参与《开成石经是否应该搬迁?》投票1050人,认为“《开成石经》应该搬迁”的12票,占总投票的1.14%。认为“《开成石经》不宜搬迁”的1038票,占总投票的98.86%;

2018年1月29日,由陈根远执笔、碑林四专家路远、王其祎、陈根远、杨兵上书反对,将意见书送往相关部门;

2018年1月25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化项目简报》第21期上公布了碑林北扩项目规划方案,其中有将《开成石经》搬动到新陈列馆的方案;

2018年3月9日,参加小组讨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建议尽量保持《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的原址原貌,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扩建改造;

2018年6月14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召开全馆大会。正式宣布确定北扩中搬动《开成石经》(此信息碑林副研究员杨兵提供);

2018年6月17日,西安晚报刊发了一篇题为《1181岁国宝级文物唐〈开成石经〉搬移提上日程》的文章,文中提出搬移《开成石经》的最重要目的是实现更好的抗震保护和展示环境;

2018年7月2日,西安自媒体“贞观”发布杨兵文章《82年前梁思成设计加固的碑林镇馆之宝,搬,还是不搬?》反对搬迁;

目前争议持续进行,馆方回应“会近期召开媒体发布会给与回应”。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8

西安孔庙自建立伊始,就与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的命运紧紧牵系在了一起,它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流变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9

《石台孝经》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10

碑林在都城中的位置

《开成石经》已成历史记忆和城市神经

很多反对《开成石经》搬址的专家有这样的观点:不搬动的核心问题是《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与孔庙1181年来,从来就没分离过,《开成石经》是孔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单体文物概念。《开成石经》是城市记忆和神经,不可轻易移动。

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列举了“反搬”三条理由:第一开成石经是930年前碑林建立至今,一直没有移动过的唯一一套碑石,除了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其他碑刻都曾经移动;二因此《开成石经》是西安碑林这个中国最重要的遗址类博物馆的“遗址”标志。博物馆是保存人类文化记忆的地方。开成石经是西安碑林930年来最重要的记忆载体,如果搬迁,我们的记忆何以寄托;第三,930年,开成石经搬迁、陈列是极为慎重、极周详的一个计划,今天它的布局十分合理、参观路线相当通达,一点儿也没有过时。

上海大学教授、文物专家罗宏才曾于上世纪80—90年代在碑林工作近十年,对其十分有感情,闻听此消息表示:目前没有看到馆方公布的搬迁方案,但是以他对碑林现在格局的了解,主张“一定要慎重”。罗教授告诉雅昌艺术网:“《开成石经》有自己的生长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的文化形态,这种稳定的文化形态带来了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方面的东西。我们轻易改变它的环境或让它融入另外环境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开成石经》本身物理结构的改变,而是对整体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的变异,减退或者是一种伤害。”罗教授说虽然《开成石经》早期有过搬迁和变异,但是从宋代开始进入碑林,和《石台孝经》、文庙等很多多相关的文化元素已经是巧妙地融为一体了。“它已经添加了很多文化的情愫,相关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维护精神体制、维护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搬迁会破坏以《开成石经》为代表的碑林中轴线。应考虑不搬情况下的保护措施。”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11

《开成石经》展室内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12

1956年,《曹全碑》在搬迁到碑林的时候磕损了“老”、“离”两个字

“探讨《开成石经》问题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在讨论一件文物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历史观,其次才是技术问题。”碑林副研究员杨兵也属于强烈的“反搬派”,他忧心忡忡道:大学里所设历史学及考古学专业,核心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然后才是运用技术获得最佳结果,否则设立历史学、考古学干嘛!文物工作都让机械学、力学的人员去干不就行了吗?按照搬动《开成石经》的理由,是不是应该把秦俑及佛光寺、双林寺、镇国寺、晋祠里的泥塑也应该搬进陈列馆展柜里?原址不具防震、防火、桓温桓湿、展示条件不佳等弊端。但实际上能搬吗?碑林的藏品以及人们围绕藏品的一系列活动信息,总体构成碑林的历史文化价值。碑林不只是碑们,还有世世代代的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西北大学教授、博导、唐史专家王维坤说:西安碑林进行扩建改造的新项目,我认为这对于提升西安文化旅游事业乃至碑林博物馆迎来了史无前例发展的大机遇,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之举。令人遗憾的是,扩建改造项目的重中之重却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则是要将唐代《开成石经》的位置进行所谓的“搬迁北移”。王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开成石经》这一弥足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应以原地保护为主,不可进行所谓的“搬迁北移”;82年前以梁思成先生为首的专家设计保护《开成石经》的“钢筋混凝土加梁柱”的保护方案实践证明是且实可行的;重建以唐《开成石经》为中心的新建碑林博物馆陈列模式不动摇,做点微调以使陈列格局适应新时代发展之潮流。王教授同时认为:不进行唐《开成石经》的“搬动北移”,也决不会动摇碑林博物馆的巨大根基,也不会对碑林博物馆造成不可逆的无为破坏,更不可能会让此次耗资巨大的碑林博物馆扩建改造项目成为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一大败笔。

《开成石经》作为中国历史上七次大规模刻经活动中唯一原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经遗存,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如今,在原唐宫城范围内,能够在原址原状完整保存900年以上的遗存,除了大雁塔、小雁塔外,就只有《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了。”杨兵表示,对这类记载城市文明和历史信息的文物,坚决不应移动。

此外,专家学者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近期也撰文《已有915年历史的西安碑林不应再动》。

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13

梁思成先生

梁思成先生的保护措施已成为文物

在1936年的整修工程中,梁思成建议将《开成石经》陈列室(即今西安碑林第一展室)建成正面歇山式十一间、两边配殿各六间的建筑样式,并亲自为《开成石经》设计了分段加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加固方案。时至今日,《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作为一种固定组合,已在现址屹立915年。它们已经成为西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

“不但不搬,且连梁思成所设计加固的保护体本身也应列入保护范围,成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馆长王川平先生听闻消息这样表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搬与不搬 解码西安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争议(组图)"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