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社会很看重祥瑞吉兆。因为明代人在观念上相信传统的“天人合一”理论:人间有什么喜事,自然界会有种种征兆出现。这样,在瓷器上就出现了一批表现祥瑞题材的纹样,“并蒂瑞莲”(图1、2)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并蒂瑞莲”图的基本特征,是两朵盛开的莲花长在一根茎上。这样的莲花明代称之为“瑞莲”,预兆的是什么呢?
据明代陆粲所撰《庚巳编》卷九“瑞莲”条记载:“正统戊午,吴县学池中,莲一茎三花。巡抚周文襄公见之曰:‘行有当之者。’明年而施修撰(槃)以县学生状元及第。成化辛卯,苏州府学池中,莲亦一茎二花。明春有甘露降于学之桃树上,越两月而吴文定公(宽)为状元。”由此可见,明代民间认为并蒂莲的出现,是有人要高中状元的吉兆。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兴盛,瓷器上流行“并蒂瑞莲”图也就不奇怪了。
说明代“并蒂瑞莲”纹样是中状元的吉兆,还有两个旁证。一是并蒂莲的上方大都画着一种杂宝,表示这不是普通的莲花,而是有灵性的莲花。这种示意方法,在其他明代瓷画中也很常见。
二是在器物外底,一般落款为“玉堂佳器”(图3)。“玉堂”原是汉朝宫殿名,是文人学士待诏的地方。明代在翰林院设待诏,故当时人们常以“玉堂”指代“翰林院”。“玉堂佳器”即“翰林院佳器”之意。明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最理想的出路是考中进士后进翰林院,在皇帝身边服务。由此走上仕途,前程要比直接外放更加光明。所以,从“玉堂佳器”这个落款间接可知,“并蒂瑞莲”作为吉兆,与科举考试有关。
依据上面几点,笔者认为,“并蒂瑞莲”图应该是明代民间用来给参加科举考试者讨彩头的一种瓷画。
冯骥才“四驾马车”驶进北京画院
专家共论生态文明与生态书画
环球华韵书画院成立
“最早的中国照片”亮相巴黎
臧坤坤巡回展北京开展
小文化馆的大画家——怀念韩乐业老师
版画撞灵石:“小县城”的“大志向”
以水墨的名义推开英伦之窗
祝竹展示“竹下风清”
中国绘画比赛获奖者马耳他谈经验
近现代书画总成交额大幅下降
“八荒通神-新人文·卢禹舜”系列活动
陆如:以心写生 “淘”莠存良
周抡园捐赠展“家国山河”
纪念郭沫若诞辰全国书画展举办
杨佴旻新水墨画展登陆山西
批评家程美信质疑“朱青生漆山方案不环保”
弘一法师手迹亮相浙江美术馆
中国书画大师精品展在澳门
艾敬:是国博选择了我
朱青生的漆山计划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揭晓
[中国书画家]“苦禅·大课堂”
江苏花鸟画优秀作品晋京展闭幕
“80后”策展团队展示青年艺术志向
碧波轩邀老艺术家下乡
罗奇将创作长卷《万里长城图》
国家画院国画版画邀请展写意中国
全国文化系统青年职工书法美术作品展举办
纪录片《指墨春秋》央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