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流传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在论及名家书画收藏时,都说一定要收藏名家书画的精品和代表作。
在笔者看来,这样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书画收藏特别是通过拍卖会来购藏,当然以名家书画精品和不同时期代表作为目标是正确的,但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决定了不能让所有书画收藏者都以此为名家书画收藏的唯一准则,否则就会出现“真精”不够“假好”(高仿)来凑的结果,特别是刚进入这个领域的跟风投机者和初入道的书画爱好者,往往忽视真伪之辨,注重浮在表面的精彩与否,这种例子现在是很多的。
再者,一位书画名家一生创作的作品能有多少,精品又只能占多少?何况精品和代表作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一生各方面的修养和水准,再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如同宋、元书画名家的只字片纸流传至今也成宝贝一样,因此非精品和代表作的名家书画真品也有它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一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不超过一位书画名家一生所创作作品的1%—2%(指成熟的创作精品,代表着不同时期其最高创作水平和最佳创作状态);不同时期精品一般只占全部作品的20%左右(指心手相应,笔精墨妙之作);普通作品要占40%左右(指商品画、赠画和练笔的创作作品);应酬作品要占35%左右(给钱少的商品画、不给钱的索画和笔会画,但这里面往往有些即兴发挥、颇具趣味、反映出不同于平常意趣的作品);本应是废品但也流入社会的有2%—3%左右(包括一些未完成的画稿及“纸篓画”),代笔画则归入了普通作品和应酬作品之中。当然这只是一种大约划分,并不绝对准确,因为不同画家一生创作量不一样,创作风格及方式不一样,对创作态度也不一样,无法有绝对标准义。
每个参与书画收藏的人,如能收藏到书画名家的代表作和精品当然最好。但对于庞大的书画收藏大军来说,从古至今能称书画大师、大家和名家者不过区区百人之作品则少得可怜,能算代表作和精品者则更少。因此在收藏理念上就应以先辨真伪,再定优劣,后根据自己喜好(没有兴趣喜好就谈不上是收藏,只是投资或投机)和所拥有的能力来定收藏哪一类藏品。那些见诸画史、能传名后世的书画大师、大家和名家来说,其普通作品乃至应酬作品也应是艺术遗产,也有它作为艺术品存在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所以在辨清真伪的前提下,恰当地收藏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应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
藝術門展览 ︱嘉多特·布吉尔多:给画面注入灵魂
定了!第23届上海艺术博览会首次尝试双展馆
“正大气象——周尊圣黄土坡专题画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工美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在武汉举办(组图)
徐冰印尼首展 逾60件作品回顾艺术生涯
紫砂壶的四个等级你知道吗?
博大精深 自成一派——傅继英厦门展览序言
神玉艺术馆“一带一路神玉神州行敦煌展”轰动丝路民众热捧
法国摄影师首个中国个展 专注鸟类摄影四十多年
150幅紫禁城系列油画在故宫展出
“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艺术沙龙在凤凰中心举办
漫谈“黄金叶”创牌烟标
这个“国字号”美展近一半参展艺术家是广东老乡
一个大展看张桂铭革新探索的一生
品赏一枚超厚重的崇祯通宝
吹箫与扑蝶
12家机构藏品汇集北京画院美术馆 讲述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
“千手观音”群展
中拉国际艺术展落户塑三文化创意园 跨越大洋 重塑未来
德国摄影师中国展览知人识面:呈现60多幅肖像摄影
展览进行中!各界专家学者领导等一行莅临艺诺艺术参观指导
德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巡回展开幕
“寻觅江南——乐震文、陆春涛双个展”开幕:追寻、解读江南文化精神
中国芬兰联合画展在赫尔辛基举行
重温经典国画记录中的新中国
首届云竹湖国际涂鸦大赛暨邀请展启动
河南籍画家李伯安遗作《走出巴颜喀拉》捐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全国美展广州双展区昨日开幕 将展出至10月7日
又一大批精彩艺术作品将亮相威海!
“小饼干小罐头小鱼干都没有”猫社美术馆第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