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流传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在论及名家书画收藏时,都说一定要收藏名家书画的精品和代表作。
在笔者看来,这样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书画收藏特别是通过拍卖会来购藏,当然以名家书画精品和不同时期代表作为目标是正确的,但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决定了不能让所有书画收藏者都以此为名家书画收藏的唯一准则,否则就会出现“真精”不够“假好”(高仿)来凑的结果,特别是刚进入这个领域的跟风投机者和初入道的书画爱好者,往往忽视真伪之辨,注重浮在表面的精彩与否,这种例子现在是很多的。
再者,一位书画名家一生创作的作品能有多少,精品又只能占多少?何况精品和代表作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一生各方面的修养和水准,再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如同宋、元书画名家的只字片纸流传至今也成宝贝一样,因此非精品和代表作的名家书画真品也有它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一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不超过一位书画名家一生所创作作品的1%—2%(指成熟的创作精品,代表着不同时期其最高创作水平和最佳创作状态);不同时期精品一般只占全部作品的20%左右(指心手相应,笔精墨妙之作);普通作品要占40%左右(指商品画、赠画和练笔的创作作品);应酬作品要占35%左右(给钱少的商品画、不给钱的索画和笔会画,但这里面往往有些即兴发挥、颇具趣味、反映出不同于平常意趣的作品);本应是废品但也流入社会的有2%—3%左右(包括一些未完成的画稿及“纸篓画”),代笔画则归入了普通作品和应酬作品之中。当然这只是一种大约划分,并不绝对准确,因为不同画家一生创作量不一样,创作风格及方式不一样,对创作态度也不一样,无法有绝对标准义。
每个参与书画收藏的人,如能收藏到书画名家的代表作和精品当然最好。但对于庞大的书画收藏大军来说,从古至今能称书画大师、大家和名家者不过区区百人之作品则少得可怜,能算代表作和精品者则更少。因此在收藏理念上就应以先辨真伪,再定优劣,后根据自己喜好(没有兴趣喜好就谈不上是收藏,只是投资或投机)和所拥有的能力来定收藏哪一类藏品。那些见诸画史、能传名后世的书画大师、大家和名家来说,其普通作品乃至应酬作品也应是艺术遗产,也有它作为艺术品存在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所以在辨清真伪的前提下,恰当地收藏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应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
寻源求索——陈求之当代书法略论
雷峰塔珍宝的启示
鲁迅的手迹:千古文章魏晋书法(图)
大宅收藏蔚然成风:人文别墅一席难求
成功的艺术评比关键在哪里
文物考古不产生GDP:却是一种文化涵养
画廊如何与艺术家合作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
2017年河南播音与主持艺术统考考试时间调整
青年艺术100:重复创作的困境(图)
2017重庆舞蹈统考时间安排
2017重庆影视类(表演、播音主持)专业统考时间
2017黑龙江美术联考人数继续减少
宣纸制作:传承在前 发展在后(组图)
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艺术类校考报名时间于12月1日开始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收藏艺术品:想聚宝就要识宝
文玩文化同样需要讲传承
今天的新水墨新在哪里
抽象难懂的当代艺术这样品味
2017陕西美术统考联考时间考点安排
中国画当如何写生?(图)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组图)
2017年安徽工程大学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六探——白石内心的苦楚
北京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专业加试美术类统考及校考收费
2017陕西美术联考统考报名考试办法
搜尽奇峰 胸有山水 ——记王剑桦先生的山水情怀(组图)
真实的赌石:与自身下赌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