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中共一大会址》,1970年
嘉兴南湖因为和中共建党的关系而成为革命历史胜迹,与之同样重要的还有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因此在新中国美术创作表现革命历史的历史过程中,如何用中国画的笔墨去表现这一题材,尤其是用传统山水画的形式,一直是一个难题。
陆俨少《伟大的起点》
余彤甫《嘉兴南湖》,1957年
钱松喦《南湖烟雨楼》
显然,就两个建党遗址的表现方面,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的本体以及周边都是现代化的建筑,是过去传统的国画家认为不入画的内容,或很难入画的对象,所以很多画家都是举步不前,对此面有难色。上世纪60年代初起,陆俨少创作了表现中共一大会址的《伟大的起点》,则是非常勉强地以非洲国际友人下车步入会场的景象表现这一题材的意义,建筑和城市中的电线杆、汽车等硬边,使他难以在笔墨上表现出自己的特长。而唐云在1970年所画《中共一大会址》,缩小了视野,表现一群戴红领巾的小学生从入口处进入纪念馆。他舍去周边环境,使建筑尽可能少地出现在画面中,可是在画面中建筑横平竖直的关系中,依然显现了勉力为之的为难之处。
对于那些从旧社会过来的文人画家来说,虽然经历了新中国的改造,可是改造不仅是走出画室去写生,而是要用新的笔墨去表现时代,去为新社会服务。然而这些文人画家面对现代建筑和城市景观,还是举步艰难。因为用文人笔墨来传达政治主题中的思想内涵,特别是在创作中放弃文人笔墨的那种价值观,非一日之功。但他们非常努力,并积极适应新社会的要求。因此,他们将视线转移到嘉兴的南湖之上。这种转移又和中共一大会场的转移一样,从上海到嘉兴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所以表现嘉兴南湖同样是在表现“建党”题材的范围之内的另外一种选择。不同的是,南湖的自然与传统山水画的紧密关联,对于山水画家来说是得心应手的。
嘉兴南湖实际上有两处重要景观:一古一今,亦古亦今。古是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的“烟雨楼”;今是作为中共一大会址的那条船。从古的历史上看,在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历史中曾8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20余首。在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几经兴废,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复建,现存的是民国七年(1918)重建的遗存。面对“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历史过往,烟雨楼的历史沧桑成就了这一江南名胜的远近闻名。而亦古亦今是1959年10月1日,在烟雨楼成立南湖革命纪念馆。从此,古代烟雨楼身份发生转变,有了今天特殊的地位。当代中国画家最早以“建党”题材来画南湖,现在可考的或是朱屺瞻于1961年7月10日所作《南湖留胜迹》。画面以传统山水画三段式构图画了南湖全貌,中景湖心岛不仅处于画面中间,且所占位置最大;烟雨楼和作为会址的船尽在画面之中。如果不看题跋,这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而且在笔墨上也表现出了乡野的趣味,毫无时代的装饰和题材上的刻意。
另有一幅是原在上海美专任教、后在江苏国画院任职的余彤甫的《南湖》,应作于1957年。这幅画感觉是一幅水彩画写生。而画面是表现南湖的自然,近景以及主体是渔船,中景的主体是帆船,而烟雨楼只是一角出现在画面左侧。显然这幅画若不是标题,那可能今天就无法指认其为南湖。这也说明对于南湖的表现,经历了由一般风景的描写到有着“建党”涵义的表现这一变化的过程。
钱松喦是在表现南湖这一题材中创作作品最多的画家。大概是1957年,“旅杭过嘉兴南湖”,画了一幅南湖写生。画面中近景是柳岸和系舟,远处是烟雨楼。近景中的船并不是那条作为会场的船。关于那条作为会场的船,由于中共一大会议是租用的游船,而此后原船已不可追踪,同类游船也已绝迹。因此,1959年在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根据老船工回忆,仿制了单夹弄丝网船模型,得到一大代表董必武的肯定,遂据此放大仿制而成为今天所见那条具有特殊符号性的红船。钱松喦1957年南湖写生或是现代画家最早画南湖的作品。而将其与余彤甫同年所作《南湖》相比较,钱松喦在写生范畴内,其选景、构图与表现都已超出一般的画家,而表现出后来他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有所成就的逻辑关系。
钱松喦1964年1月18日所画《南湖晚霞》,至今悬挂在南湖烟雨楼内。画面中的烟雨楼在柳树掩映间的上方,下面虽然有一条小船,却不是开会的那条大船。而面对钱松喦在南湖题材方面的创作,又可看到其中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反映这一题材创作的时代特点。在1964年1月初前后,钱松喦画了尺幅不大的《烟雨楼》,由烟雨楼构成的湖心岛在湖水衬托下,墨色氤氲,加上远处淡墨写就坡岸远景,干湿浓淡于一幅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笔墨变化,完全是久违的文人趣味。可是,此时画中的烟雨楼已经连接了南湖的象征意义,所以此画也就不同一般,但它却像常见中国画小品一样。此后,钱松喦一画再画南湖时,画面就发生了很大变化,重要的是出现了具有符号性的那条船。其中的《南湖》,虽然画的结构比较简单,可是画面中不仅出现了红船,且拱桥上的5个孩子正在走向红船,寓意非常明显。
在表现“建党”题材的美术创作中,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老画家们相继着力于“建党”题材之上,表明了这一时期美术创作在题材选择方面的时代特点。但表现“建党”题材美术创作在指向南湖这一具体场景方面,表现了画家将一大会址的南湖与山水画的完美结合,显现老画家在新时代的新作为。这之中既有在山水画领域的革新、开拓的意义,又有对这一时期美术创作所具有的重要示范性意义。显然,这一历史已成为过去,可是,前辈画家们在时代的可能性中的开拓创新和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却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傅文俊数绘摄影作品在迪拜引发极大关注(组图)
刘九庵为赵大亨《荔院闲眠图》“正名”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
“辉煌大秦:兵马俑”特展走进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从医生到画家 施慧个人油画作品展在昆展出
江苏女画家樊蕾工笔画作在联合国总部展出
松美术馆中的“松”展览(组图)
高邮市博物馆 “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杨永伦书法艺术精品展在长沙开幕
乌拉圭的瓜拉尼艺术展亮相北京中国美术馆
用水墨叙事 画中国故事
奥地利总统访华 从成都带走了一幅银版画(组图)
文蔚书画展巡回展上海举办
中国漆画展在波兰华沙开幕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8深圳水彩画展
达芬奇与鲁班艺术科学国际大展 北京开幕
上海海派书画院成立十周年系列巡展开幕
中国漆器种类和制作方法
中国国家画院水墨人物艺术展亮相白俄罗斯
“百壶百画·翰墨紫玉”展东坡诗意
民革成立七十周年书画展重庆揭幕
大道成器 中外陶艺家展现不同理解和体验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邮票邮品5日发行(图)
外在之美 内在之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陶艺展(组图)
“2018国际摄影节展”将于5月在河南郑州举行
福建松溪版画登上中国美术最高殿堂(组图)
摩登春夏,一起来找寻都市桃花源(组图)
特展为何会收费 博物馆回应:缓解限流压力
丝路匠心壁画展于宝库艺术中心开幕(组图)
毕加索&达利艺术真迹展(桂林站)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