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元代吉州窑绿釉瓷枕残片诗文引发的感想

元代吉州窑绿釉瓷枕残片诗文引发的感想

查字典美术网 2019-08-09

元代吉州窑绿釉瓷枕残片诗文引发的感想1

这块瓷片高15、宽12、厚3厘米,是元代吉州窑绿釉瓷枕残片。想见其枕呈如意状,灰胎,通体施以绿釉,枕体中空,底素胎无釉。从侧面一边留有四个支烧痕看,当时为竖立烧制。瓷枕整体造型精美,剔刻文字灵动,笔触流畅,釉面细腻光洁,是一块难得的古代艺术品之标本,这个绿釉瓷枕,应是烧造自元代。虽然因残失,款识已不可见,但仅吉州窑出品,加之诗句的呈现,已经可以认为,算得上有气象的藏品了。

绿釉上剔刻(或称“湿划”)文字是一首诗《庆宣和太华峰高天》的残部。原诗作者不详,内容应该是“……寄语寒窗老秀才,一经头白。更等甚三年选场开?去来,去来。倚遍阑干十二曲,短叹长吁。望断行皋碧云暮,几声,杜宇。暗想人生能几何?枉了张罗。七十岁光阴五旬过,着甚不,快活!”南京收藏者伯瑜先生喜爱如宝,“虽是残句,读来也有启示,暗自想一想,人生在世能活多少年?别枉费心机争名求利四处张罗了!一个人如果一生能活七十岁的话,那么我现在已经过五十了,我还有什么不快活的呢?”他说,“此诗提示人们珍惜余生,与胡子老师共勉!”

这块吉州窑绿釉瓷枕残片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实物标本。我们知道,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说:“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是古人对瓷枕的赞美。

吉州窑为宋代著名民间窑场,窑址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始烧于唐代,宋元时期瓷业较为发达。《明东昌志》记:“乃宋寝盛,景德中为镇市,辟坊巷三市,附而居者至数千家,置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吉州烧造品种丰富,有青釉、青白釉、白釉、白地褐花、酱釉、绿釉器物等。收藏者叶先生考证后说,吉州窑的低温绿釉是受宋代北方瓷窑影响而生产的,是吉州窑的早期产品,器型有碗、盆、枕等,装饰技法以刻划花、印花为主,纹样有蕉叶、缠枝花卉、水波纹等,艺术风格简练洒脱,素雅清淡。

我在南京博物院见过类似文物展品。瓷枕是宋元时代吉州窑较为常见的器物,从装饰工艺上看,有釉下彩绘和绿釉两种,以绿釉枕居多;从造型上看,可以分为束腰形、如意形、八角形。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记有:“吉州窑……宋时有五窑……书公烧者最佳。”瓷枕,一直是吉州窑绿釉瓷器中的大宗,据说,在大陆各地均有出土,尤其是这类绿釉枕最为常见。专家刘杨、赵荣华所著《吉州窑瓷鉴定与鉴赏》一书中,专门对这类绿釉枕工艺进行过描述:通常先刻划连续的锯齿纹得出文字或饰纹的轮廓,然后以线刻划整个图案纹饰,充实画面,最后以梳篦纹沿梳面外形刻划一圈,装饰看似简单,却也生趣盎然,形成瓷枕自身独特创意与鲜明的个性美。

据相关收藏资料记载,仅安徽地区出土的吉州窑绿釉蕉叶纹枕就有7件;而随后又有1975年江苏当涂县城关镇五星村出土、1984年望江县新桥出土、1986年黄山市新年乡三保村北宋宣和三年沈格夫妇合葬墓出土、1991年枞阳县横埠镇左山村出土、1993年潜山县梅城镇太平村北宋乾德四年潘景唐墓出土、1999年濉溪县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等等,可见其也为古人“生活必需品”的常见性的现实存在。

如今,任何一件吉州窑绿釉瓷枕整器或残片,都会勾起收藏家们的研究,它们既有墓葬出土,也有遗址出土,说明它不仅是古人“生活必需品”之实用,也是供随葬时的冥器。这是从其中在两座北宋纪年墓葬出土的3件吉州窑绿釉蕉叶纹枕得出的认识,它为此类考古断代提供了依据。从北宋初的乾德四年纪年墓到北宋末的宣和三年纪年墓都有出土,足见其流行时间漫长。我们从一块瓷枕残片的诗意存在,可以窥见中华文脉之源远流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元代吉州窑绿釉瓷枕残片诗文引发的感想"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