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螭纹,又称蟠螭纹、螭虎纹、螭龙纹,是中国古代玉器上较为常见的神兽纹饰。从宋代开始,螭纹成为仿古玉器中最常使用的纹饰,如《云烟过眼录》载:“古雕玉盘螭(蟠螭)尤其,一螭角上有小鼠……”;《志雅堂杂钞》:“前浙漕刘伯益所藏一苍玉符……两傍作双螭,中碾七篆字……”也正因为螭纹暗含了古意,故从宋元直至明清,螭纹在玉器上都是流行的装饰图案。
本文所述这件明代玛瑙螭纹璧,直径约5、厚0.8厘米;玉工以减地加阴刻线法,在璧正面(图1)围绕璧心孔浮雕一条螭龙,螭龙作探首行走状,躯体修长,四肢健硕,足蹬腿伸极显张力,玉工仅以两道交叉线,便传神地勾勒出螭龙的面部,体现了明代玉雕简略利落的时代特征;反面为两组两两相对近似如意头的勾云纹及菱形网格纹。螭纹璧质地通透为冰糖玛瑙,边缘留有天然红褐色瘢痕,恰似出土高古玉器之沁色,为玛瑙璧增添了几分拟古之意。
明代人对于“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的玛瑙较之前朝似更为留意,曹昭《格古要论》中专门介绍了诸如锦红玛瑙、合子玛瑙、缠丝玛瑙、浆水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等各类玛瑙。明人文献中亦较多记载玛瑙工艺品,如《考槃余事》中载有日月玛瑙石鼓、柏枝玛瑙蹲虎辟邪、红绿玛瑙蟹;《燕闲清赏笺》中记录有玛瑙蜩蝉、玛瑙弥勒等。与文献中的艺术品一样,这件玛瑙螭纹璧在当时也应是文人所把玩佩带的“小小闲事长物”。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组图)
周文翰:徐悲鸿的马 也就那样
青年艺术家勿忘最初的梦想
谁是画派的掌门人
莫使文物毁于私利
全国美展国画展普遍有提高:写意性尚欠缺
何家英:聂危谷的都市彩墨画展观感
唐海国:用油画与外界谈谈
任海丁:从绘画高仿真说起
宋庄的宿命:原创艺术正在溃败
古树名木是上海的鲜活文物
浅谈无意识性的书法创作
行为艺术的意义
当代美术融合拓展之路
董庆伟:用写实语言来演绎精致与唯美(组图)
如何从艺术门外汉成为收藏家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组图)
追讨流失文物长路漫漫
爱德华·蒙克:被死亡和精神疾病诅咒的艺术创作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第一年是来定标准的
小心礼品画砸在你手里
高明:取石建房别搬走文化的基石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更要有自己的个性(组图)
中国画就是拟人画
心灵的感召:读张弛的画
品读画家刘妍宏——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组图)
活化古建筑才是最好的保护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组图)
如果书画不是名利场
怎解非遗绝技传承无人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