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在各种瓶式当中,壁瓶相对少见,它尺寸较小,后为平面,壁瓶形式多样,部分壁瓶看上去似乎如花瓶从中切开一半的样子。但到了民国时期,一些壁瓶下侧又添加了钩子,以便于悬挂小件器物。壁瓶平面上多有小孔,便于悬挂于墙壁之上,壁瓶有家居装饰和插放物件的双重功效,清乾隆帝书房三希堂墙上就挂满了壁瓶。据说以往有的大户人家轿内也有悬放壁瓶的,故它还称作“轿瓶”。
这件清中期青花牡丹纹壁瓶(图1),高17.3、最宽处8.5、厚5厘米,整体纹饰细致繁密、勾画工整。瓶口一圈是卷云纹,下方为蕉叶纹和卷云纹,正中为牡丹花,在若干缠枝的环绕下,一朵牡丹花凸显而出,从此来看,这是清中期流行的青花纹饰。另在瓶上方的左右侧,各有一瓶耳,其造型取自螭龙,有吉祥美好、招财进宝之寓意。
瓶背部釉色洁白,中部有三孔,为两圆孔和半椭圆形孔,瓶底部有两圆孔,五孔更利于悬挂牢固。虽然清中期瓷器呈现衰落迹象,但从工艺技巧和装饰艺术来看,这只壁瓶还算是民窑瓷器当中的精心之作, 它的细腻瓷釉、淡雅发色让人心生喜爱。
据考证,壁瓶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时期,对壁瓶的评价,万历十九年的《遵生八笺》一书记载“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故也可将之视为文房器物,由于壁瓶容易损坏,所以传世的完整壁瓶较为少见,但由于属于瓷器收藏中的冷门品种,故壁瓶市价不是很高,像这件清中期壁瓶,目前市价仅在数百元,所以还是具有一定升值潜力的。
黄国强:东西求索五十年
姚思敏谈书画创作:十个优点比不上一个特点
“大师”评选缺什么?
埃尔·格列柯:给画布以生命
新水墨描述中国画自我立场
城市雕塑的美学“魔咒”
什么时代可以“鸾凤齐鸣”?
自在汪伊虹
品读唐卡艺术的“太阳味道”
雷人“鸟巢”频现,都是创新乏力惹的祸
中外专家热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术
当代水墨:从“穷途末路”到突破超越
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推动美术持续繁荣
方力钧:创作动力源于痛感激发
艺术市场上演——创作与酬作的博弈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马书林画京剧人物
在书页中营造艺术空间
当代艺术何以“去魅”?
中国当代具象油画中的形式与精神
吴长江:把“潜力股”培养成“实力派”
美术界研讨潘絜兹
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
中国画的“芯”与“新”
探索的目标是超越自我
“雕塑计划”:新格局下的自我突破
水墨作为一种价值观
在传承中发展 ——黄泽森的绘画艺术
[艺象杂言]别让艺术输给情色
当代艺术“划界”与“跨界”再思考
以历史眼光看待文化现象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