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西周晚期青铜无綨鼎
陕西省洵阳县博物馆藏有一件青铜无綨鼎(图1、图2),通高28.8、口径31.6厘米,1984年秋该县县城大河南山古墓出土。垂腹兽蹄足式,器壁甚斜,平沿方唇,立耳,耳内、外侧饰鳞纹,半球形腹,腹鼓出不大,底部曲率很小,底近平,兽蹄足。口沿下饰兽目交连纹,腹饰波曲纹,间隔以凸弦纹。内底铸阳文铭文五行,每行四字,共20字:“无綨择其吉金,自作緳鼎,无綨眉寿,麻綨永保用之。”
旅顺博物馆藏一件“虢文公子段鼎”(图3),专家断代为西周晚期器。其制式、纹饰与“无綨鼎”大同小异,故洵博这件无綨鼎亦为西周晚期器。其不同的是,“虢文公子段鼎”铭文是阴文,“无綨鼎”铭文是阳文。
无綨能择吉金自作鼎,说明他是西周晚期的贵族。
无姓出自《郡国志》记载:“古无国,在颍川。”意为“以国为氏”。出自姬姓。《姓考》记载:“郑公子后。或云:无氏出尧臣之后。”《郑世家》记载:“有无公,出于许。”为郑国吞并许国旧地后,郑公子以封地许姓无。
“无綨眉寿”,眉寿即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南朝梁沉约《桐柏山》诗:“纳寒场,为春酒,昭景福,介眉寿。”
西周晚期铜器铭文的书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字迹工整,书写便捷,笔道圆润。这种书体是中期第二类铭文风格的延续和发展,是大篆最成熟的形态。以厉王簋、钟和宣王之世的毛公鼎铭文最为著称。簋是王室重器,铭文字形是西周晚期王室所使用的标准书体,比大克鼎铭文更加厚实壮美。第二类书法刚劲,笔势匀称,纵横成行,字迹遹通茂隽。春秋时期秦公簋、秦公镈铭文及石鼓文等都与这种书体有渊源。以宣王之世的虢季子白盘铭文为代表。第三类与西周中期的书写风格相似,可以断定是从那时演变而来,其间架松散、书写草率,代表器物铭文是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的“此簋”铭文。
“无綨鼎”的铭文,属第一类,字体工整、美观、神韵飘逸。
我国先民在固体物质上文字的创作素有阴刻的传承,因为直接刻划而成,方便明了。如早先的陶刻文、甲骨文,后来的石刻文、木刻文等,在先秦时代基本都是直接加工阴刻成文。当然也不能漏掉青铜器上的铸造铭文,由于那时没有钢刀,因而无法在坚硬皮实的青铜上錾刻铭文,当时也只能铸文。它也是阴文,笔画流畅圆润,从硬笔书法艺术角度和造字精密度上讲,都远远超出上述几种阴刻文。若铭文是由陶范翻铸的话,最简便方法应如陶刻文一样直接在陶范上阴刻,其结果铸出的铭文应是阳文。
凄美画面 一位俄国画家的友情和爱情(组图)
承载千年历史的商周青铜甗
考古发现以色列四世纪教堂 内有马赛克地板
萧珊《初恋》译稿展出 有巴金修改的手迹
“经验与贫乏”王兵个展
古典家具的保养听语音
中国文物援外、联合考古已覆盖周边16个国家
北京乔奇美术馆—大庆展览圆满落幕
上海美术联考是怎么评卷,怎么打分的?
蜀锦、云锦、宋锦,谁是“锦绣之冠”?
在大英博物馆“环游世界”(组图)
全国摄影作品展展现多彩南通
吴玛悧与范切斯科·马纳克达共同策划第11届台北双年展
辽代釉陶三彩套盒鉴赏
临高举办“墨韵文澜―― 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蒸发EVAPORATE”墨白2017个展
真实与“真实”——方建喜/康继徽双个展
《缘起-喜马拉雅艺术展》将于12月23日拉开序幕
以色列画家沙伊·阿祖莱中国首个展亮相(组图)
“一带一路”环保行作品展巡展首站在江阴举行
齐鲁理工学院2018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章程
张国立:我收藏过一件缂丝龙袍
流动的独白—石煜作品展
全国346万件馆藏文物信息公开 新疆6024件列入其中(图)
“人之本性”蔡赟骅个展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将于9月20日、21日举行
“至乐”章燕紫作品展
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美术类专业考试说明
安徽建筑工地发现战国时贵族墓 出土国家一级文物(图)
南博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