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丁观鹏《乾隆皇帝洗象图》
清代画家丁观鹏的《乾隆皇帝洗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设色艳丽,气氛和谐,图中的碧水弯弯曲曲,绿树、怪石、蕙草其中,一头大象温顺地站立在树阴之下,玉女、金童、天王、僧侣等一干人等正在为大象洗浴。端坐者就是扮作普贤菩萨模样的乾隆皇帝,目不转睛地瞧着自己的坐骑大象,大象也非常惬意地与乾隆帝对视,似在与主人交流情感。据记载,乾隆帝受佛学大师三世章嘉活佛的影响,数十年倾心于佛学研习。他为了表示对佛教的信仰,不仅大建佛寺,译佛经,造法器及写经自修,而且还将自己比喻成佛教中菩萨的化身。此图反映了一个节令民俗——伏日洗像。
明人刘侗、于奕正编撰的《帝京景物略》说:“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清代文学家李绿园有诗云:“三庚伏初届,大地炽如炉。云是洗象日,观者充南郛。奔走狭委巷,车马隘通衢。”夏至后三个庚日为头伏的第一天,即入伏,进入三伏(初伏、中伏、末伏)天气,每伏为10天(有的年份中伏为20天),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三伏天洗象在元代就已有之,但是尚未形成习俗。元朝建立后,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等附属国的使臣每年都来到大都进贡大象。元朝在京城设立驯象所,建有象房,从云南和缅甸召来驯象师,每到酷暑炎夏,就在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象,引来百姓围观。元朝大臣宋褧有一首《过海子观浴象》诗云:“四蹄如柱鼻垂云,踏碎春泥乱水纹。”至明代万历年间,洗象已逐渐演变为岁时民俗。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记载:“京师象只皆用其日洗于郭外之水滨,一年未此一度。”清承明制,仍将洗象作为民俗传承下来。清初大臣、诗人田雯有《洗象行》诗曰:“张旗伐鼓传洗象,一时观者如堵墙。”
清顺治二年(1645),将明朝臭名昭著的锦衣卫改为銮仪卫,专管銮舆仪仗。銮仪卫下设有驯象所,专管驯象之事。清朝康乾盛世,四方来朝,八方进贡,东南亚各国以及云南少数民族部落的土司向大清王朝呈进大象。康熙朝刑部尚书、清朝著名诗人王士祯在《洗象行》一诗中说:“今年丞相收夜郎,扶南盤况求王章。远随方物贡天阙,屹然立仗金阶旁。”描写了扶南(即柬埔寨)进贡大象的情景。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驯象师多达百人,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建有象房,至今这一带还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等街巷名称。当时的大象就像现在的大熊猫一样珍贵,每一头大象都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授予不同的官职,从武弁至大将军不等,按级别享受俸禄,配备象房,由户部供给大米,工部提供棉被、毡条等御寒之物。每年的初伏之日,銮仪卫驯象所设置仪仗、鼓吹乐队,以旗鼓迎象出宣武门,浴于响闸。
清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銮仪卫则驯象所,于三伏日,仪官具履服,设仪仗鼓吹,导象出宣武门西闸水滨浴之。城下结彩棚,设仪官公廨监浴,都人于两岸观望,环聚如堵。”王士祯的《洗象行》也有“日中传呼洗象来,玉河波射珊瑚赤。须臾钲鼓干云霄,万夫声寂如秋宵”的诗句。可见仪仗队之壮观,观者之众多。观者中既有官宦士族、仕女宫监,也有平民百姓,亦不乏市井无赖、地痞流氓之徒,趁人多拥挤之机,猥琐调戏妇女、偷盗财物,打架斗殴者也大有人在。当时,观看洗象成为京城一大时尚。现在的宣武门西北上斜街一带是观洗象的最佳场所,每到洗象日,这里的饭店酒肆宾朋满座,商场店铺人头攒动,生意异常红火。住在这里的大户人家在自家的楼阁之上搭设观景台,足不出户,凭栏而观洗象盛况。清代词人朱彝尊在《曹赞善移居》诗之二写道:“后园虚阁压城濠,溅瀑跳珠闸口牢。正欲凭阑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有的富豪出大钱提前租赁附近的楼房,凭窗而坐。有诗云:“千钱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象来。”伏日洗象,继承了民间伏日洗浴的习俗,展示了大清天朝强大的国力,威震四方。正如王士祯诗句所云“圣朝自不贵异物,致此亦足威遐方”。然而自咸丰朝之后,国运衰弱,滇南地区时常发生动乱,社会不稳定,加之泰国、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沦为殖民地,清朝的朝贡体系被瓦解,没有了大象来源。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象奴等克扣太甚,相继到毙。故咸丰以后十余年象房无象。”光绪十年(1884),还出现了大象突然发疯,毁物伤人事件。于是清末洗象民俗逐步消失,成为历史记忆。
《乾隆皇帝洗象图》画幅左下款署:“乾隆十五年(1750)六月,臣丁观鹏恭绘。”下钤“臣丁观鹏”白文方印、“恭画”朱文方印。画幅右上钤乾隆皇帝朱文椭圆印“乾隆御览之宝”。
丁观鹏,北京人,艺术活动于清代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也善画山水。清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
清代斗彩鸡缸小杯
“第十二个梦”许泽雅个展开幕
收藏沉香能有两大潜在收获
那些年收藏的小人书——《清明时节》
金树勇美术馆开馆暨山水画作品展
“船木家具”大热 稀缺性和收藏价值存争议
英国教堂收藏1000余个头骨 皑皑白骨令人生畏
“臻和”苏州当代水墨作品展
什么样的艺术家手稿才真正具有收藏价值?
“秦琦Qin Qi”秦琦同名个展
如何古籍修复?民间古籍收藏如何保存?
“世界·再发现”第一届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盛大开幕
传说中的“秘色瓷”如何重现人间
收藏品暗藏大骗局 1000多名老人被骗8000余万元
首饰:浸润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佩戴艺术
新手收藏沉香要注意什么?
“点/线”联展将于上海芳草地画廊开幕
如何巧避钱币收藏的风险
未来真象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聚焦中国儿童”摄影展在布鲁塞尔启幕
维也纳迎接席勒百年:纠缠扭曲的身体 难掩生命的孤寂(组图)
“平衡点”五人展
“大唐清风”首届扇面艺术邀请展举行
放眼红木家具市场 收藏精品永远是王道
余下的只是铁锈和星尘——蒋志个展
三千件新出土文物丰富北京史
川久保玲,2017年个人回顾展
陈尚昌个展“二分之一的幸福”在共同艺术中心开幕
小尺幅里窥见大世界 买鸿钧个展在慧和天语开幕
英国男子痴迷收藏香槟 酒窖储量多达400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