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靖江王朱守谦十世孙,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之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并且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功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也是他作品呈现瑰奇特点的原因所在。
这个时期是南京和扬州时期(康熙17年以后),石涛于康熙19年庚申(1680年)移居南京,这时石涛的绘画艺术渐臻成熟,生活、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如鱼得水,与当地许多诗人画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龚贤、戴本孝、查士标、程邃、黄云等,还认识了卓子任、郑瑚山、博问亭等官吏名流,他们对石涛艺术境界的升华大有作用。特别是当时活动在金陵地区的石溪、龚贤、戴本孝、程邃等都是声名卓著的画家,对来自宣城的石涛很有刺激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批社会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古画的鉴赏家,他们保存有前代不少名人的墨宝,使石涛有机会观摩前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董源、倪瓒、沈周以及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从中吸收丰富的绘画技艺,而他所处钟陵、太湖的自然景色,也促使他体会到这些名家的笔墨成就。
人之初:西方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图)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
许鸿飞:把胖女人带回家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
苏坚:不一样的涂鸦艺术
追忆朱德群:最是难言妙其中(组图)
刘庆柱:古城墙保护与利用应慎之又慎
享受艺术过目即拥有
画家严培明:命运是一种偶然
青年艺术家要提升参展意识
书画装裱“三大”技术:传统装裱,机器装裱,手工机裱
画画有光明正道也有邪门歪道
杨佴旻的水墨画创作:坚持理想自成一格
天美退学事件:权利的几个面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组图)
王端廷:水墨热的冷思考
从江湖看现代中国艺术的生成机制
涂鸦艺术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图)
洪惠镇:中国画的现代语境与传统继承
文艺评论要进入时代的场域
纵横四海 笔到天成——赏朱江书法作品有感
公众为何会认为故宫有宫无宝
孔祥东:最不希望字画涨价
黄宾虹对创作有何追求
留在记忆里的纯净——刘成湘儿童画赏析(组图)
江湖画家惯用九大招
阿布拉莫维奇:人的一生是一场持续的行为艺术
荷由心生——读韩志冰先生的水墨画
向京翟倞对话:艺术家有点像荒野里的独行者(图)
薛滔访谈:当代艺术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