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登科后》淋漓尽致描绘了诗人进士及第后得意喜悦的心情。金榜题名是古人“四大喜事”之一,进士及第后,便可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福泽后代。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尊重、激励士人学子的勤奋努力,起到宣传影响作用,官府除张榜公布外,还制作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无论是材料、做工,还是报喜送达,都非常复杂、隆重、热烈。
古代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唐代开始用泥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宋代诗人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都提到的是泥金帖子。而杨万里诗中的淡墨榜又为何呢?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称为“淡墨榜”。
在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又称为“榜贴”。宋洪迈《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说:“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到了宋代仍然使用金花帖子,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有记载:“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宋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宋朝吴郡士登科者,始于龚识,其家居昆山黄姑,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
明清朝以后,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称“喜报”。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云:“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了。
进士及第的通知书都写哪些内容呢?一般先把考官的姓名写在上面,然后再写具体内容。乡试中举的录取通知书相应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乡贯、三代姓名。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现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一般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邮寄到考生的手中。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犹如现在男子结婚迎亲一般。如《儒林外使》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栓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摆上一桌,赏些酒喝。正因为送喜报有利可图,竟有人在半道上抢夺喜报,送到主家以领取赏银。严嵩在《钤山堂集》则有记载:“京师人以报榜希厚利,先赂印匠,多印试录名纸,伺启阍得纸疾驰去,报早则金多,亦有恶少伺于途,挺仆其人,夺纸以去者。”
中榜者收到榜贴或喜报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人合影一般,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耀门庭。
天津外国语大学2020年采用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史诗巨作”徐晓燕作品展
清宫典藏牙雕艺术品 如琢如磨奢美古韵
“海南文木”鸡翅木
人皆蝴蝶:17.5cm×9.5cm的旅程
董立宝首个展 | 《快雪时晴》水墨山水专题展开幕
“痕纪与绎衍”群展
“消失的边界”当代艺术展
“白中白”群展
广州艺博会2020艺术巡回展(广东)开幕
邮票收藏中的八大坑
“西湖‘印’记篆刻艺术展”杭州开展 呈现明代“西湖十景”
“清代江南女性生活与艺术展”亮相镇江博物馆
洪浩昌油画艺术展“春色”亮相朗空美术馆
莫奈日出·印象终于来了 印象派开山之作首次来华(组图)
“独角画剧”姜怡帆个展
“心经”李津个展
探索红宝石之奥秘
“盛世长卷”-仇英《清明上河图》真迹沉浸特展 (暨明代吴门画派精品展)
“渐变”马树青作品展
三亚学院2020年艺术类校考专业合格查询公告
“练习曲”群展
“勇攀高峰”冰雪书画艺术展致敬中国登山勇士(组图)
“石云后记”第二届五四艺术季
南京:“考古前置”令古都千年时光重现人前
第二届五四艺术季“石云图记”
翡翠色彩十大种,你见过多少?
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展开幕 127件文物展出(组图)
“「具体」在哪里?” 吉原治良个展
2020鲁东大学音乐学专业校考成绩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