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和图(二)为:此文章里破译的西夏文钱币。
作者:西夏泉女——李子999
笔者在即将破译西夏文钱币之前,需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孔子与儒家圣贤弟子们……
孔子乃儒家哲学之鼻祖,门徒弟子有三千,达者七十二人被称为“贤人”。在七十二贤人中有“十哲”以“德行之士”著称,在“十哲”中,冉耕与上文闵子骞、下文颜回并称“仁德三杰”,是孔门弟子中仁德修养最好的三人之一,冉耕(冉伯牛)有很高的威望。
冉子:冉耕;字伯牛,春秋末鲁国人。为人品行端正,善于礼尚往来待人接物。孔子对冉耕十分器重,其任鲁国司寇时,冉耕曾为中都宰。后因得了不治之症早逝,孔子亲自前去探望,握着冉耕的手,望天长叹,悲痛万分。
历史上,冉氏先祖于春秋战国时代,在儒学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圣先师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十哲圣贤”里有三位冉子在其中:(冉耕;冉求;冉雍)冉耕排第一位,在七十二贤子中,有五名冉姓弟子,并称圣门五贤。他们是:冉耕、冉雍、冉求、冉孺、冉季,个个出类拔萃,千古流芳。
故后的冉耕和他的子孙后裔,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倍受皇家的尊崇。例:
1)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冉耕为“郓侯”。
2)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冉耕为“东平公”。
3)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冉耕为“郓公”。
4)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5)清雍正二年,冉子第63世孙;冉士朴:字和轩,号怀素,主奉祀 事;被清雍正恩诏为先贤冉子伯设立博士,经山东巡抚岳浚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奉旨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直至第68世,冉广鑫: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冉子故里在县西南冉家庄,有明知县王惟精书冉子故里碑。”冉家庄有冉子祠和冉子庙,距庙20里有冉子墓,石横镇隆庄有冉子先人墓。
早在唐宋时期文、武祭祀体系是以文庙为标准,设立:圣主;四配;十哲;七十二子。文庙:
圣主牌位:文宣王孔子。四配:西配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东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七十二子就不以以书写了。
笔者将破译的西夏文钱币与孔子的儒家弟子“冉”姓氏有关联。
西夏的第五位皇帝李仁孝,深受唐、宋汉文化的影响,极为重视儒家文化,为了让汉文化的精髓深入到西夏文化的血脉中,达到以“儒”治国,文化兴国的终极思想理念,将儒家文化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为国家大政。
在《辽金西夏史》一书中和历史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中都有记载:公元1146年,西夏人庆三年,一个盛大的祭拜仪式在西夏都城的太学府举行,皇帝李仁孝正式下诏,封孔子为“文宣帝”,令各州郡建立文庙祭祀。在中国上尊孔子为“帝”,开创了历史先河,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今天尽管没有完整的西夏文献史料,但也不难想象,在那些修建的文庙、学府里,立封孔子为“帝”,那么,像冉子这样的儒家圣贤典范,从唐代开始就受到帝王的封公授侯,在西夏的地位级别必然会随着圣主的地位升高而升高,得到加倍尊崇,受礼祭拜。在西夏各州各郡设立文庙学府,从小学到太学,建立了完整的儒学教育体系。公元1147年,西夏建立了科举制度。李仁孝以儒家文化治国,历任54年,是西夏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西夏纪年从《人庆》到《天盛》年间,国家在整个西夏史上是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
此枚西夏文钱币(上右下左顺时针旋读)上方第一个字,《简明夏汉字典》解释为:冉,族姓。右边第二个字,字典里有多种解译:值、遇、遭、逢、覆、蒙、得也。其主要解译为:逢遇。这个西夏文字我们可以按汉文字意思视为:逢会;遇会,聚结的意思。第三字和第四字是常见的“寳钱”二字,不必多解了。此枚西夏文钱币读作:“冉遇寳钱”。由于“冉”字是族姓,与儒家圣贤密切相关,因此,笔者用汉文意思通解“冉”字视“儒”的意思,即暂时可视为:儒会寳钱。此枚西夏文钱币是遇会于文庙祭祀儒家圣贤的寳钱。笔者目前还没有发现“圣主孔子”和“四配圣贤”的专属钱币,但能推论出:既然有哲位“冉氏”的专属钱币,就一定会有专属“圣主”和“四配”的祭祀钱币。
在中国有三大文庙:山东曲阜文庙、北京国子监文庙、四川德阳文庙。笔者为了能够更充分地论证此枚西夏文钱币与儒家圣贤有关系,亲自考察了北京文庙,即: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是从元代开始修建的,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应该是国内保持最完整的、最有研究价值的古代最高学府和祭奠孔圣人的地方。
图(一)和图(二)为:此文章里破译的西夏文钱币。
图(三)为: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门票,从门票上可以看到孔庙和博物馆的俯视图
图(四)为:元、明、清时期的“祭孔介绍”。
图(五)为:大成殿祀位图 ,图中东、西两侧的“12哲”牌位中有三位“冉子”,西位上的第一个牌位“冉子”即是:冉耕(冉伯牛)。
图(六)为:十二哲,即由唐代“十哲”到清乾隆为“十二哲”介绍。
图(七)为;圣主孔子牌位。
图(八)为:十哲牌位的一部分图像
冉氏家族身世地位低贱,冉子们寒窗苦读,勤奋好学,多人成为儒学圣贤的典范,受历代皇家的尊崇,千古流芳。笔者为了能让现代人通解,将西夏文字“冉氏”与“儒家”圣贤挂钩,因此在没有发现其它儒家相关的钱币之前,先暂视为:“儒会寳钱”,为后续的“儒家”系列钱币铺开路径。
将此西夏文钱币“冉遇寳钱”若视为:儒会寳钱,这样解译是否合理正确?
欢迎史学界、儒学界和古泉界的老师们鉴评,笔者西夏文钱币翻译需要吸纳宝贵意见。
图(三)为: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门票,从门票上可以看到孔庙和博物馆的俯视图
图(四)为:元、明、清时期的“祭孔介绍”。
图(五)为:大成殿祀位图 ,图中东、西两侧的“12哲”牌位中有三位“冉子”,西位上的第一个牌位“冉子”即是:冉耕(冉伯牛)。
图(六)为:十二哲,即由唐代“十哲”到清乾隆为“十二哲”介绍。
图(七)为;圣主孔子牌位。
图(八)为:十哲牌位的一部分图像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5课 当一回蔡伦
第6课 神秘幽远玛雅人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4课 又画又做又印
第4课 洋洋八千兵马俑 (2课时)
第8课 千古传唱品国粹——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七年级美术向日葵
第11课 冬天的礼赞——傲雪梅花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图案花的设计
《吉祥奥运》教案设计
第14册—第9课 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
第6课 土火燃情——瓷器
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第1课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课时)
岭南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7课 物品上的花廊
西北大学2016年艺术类校考报名网上须知
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
学习服装搭配
我的故事 说课稿
第8课 小桥流水人家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我的故事
第13课 感觉色彩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2课 身边的物品
七年级美术你、我、他
我的故事 教学设计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