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宋代邵雍《山村咏怀》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集大成者,是书法、篆刻、诗词、美术的完美结合。历史的内涵与深意,并不完全都在博物馆中,岁月变迁,流传至今的古瓷器很大一部分零落成片。古瓷片虽然残缺,但并不失其美。散落民间的老瓷片虽小而不起眼,在时间的磨洗中,这些碎瓷片依旧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价值。古瓷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更有温度和亲和力,对着喜爱它的人,诉说着自己当年的往事。
图2 明朝诗人半峰斌公《王十岳金平渊山寮避暑》
图3 写月佳句
图4 樵牧山人诗句
图5 宋代汪洙《神童诗》
图6 唐代太上隐者诗句
图7 《笠翁对韵》诗句
图8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诗句
图9 “读书做官”诗句
图10 唐代王维《竹里馆》诗句
晋以后的瓷器上出现了一些文字,有的是吉祥语,有的是社会上流传的诗词、曲、赋、格言警句等,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
图1这件残片为晚明时期的哥釉青花,写着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展现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图2为明代万历时期的瓷片,写着明朝诗人半峰斌公的《王十岳金平渊山寮避暑》:“小隐空山绝四邻,野云孤鹤自相亲,谁知一径深如许,犹有敲门看竹人。”抗战时期大画家黄宾虹为养家糊口曾画有《小隐空山绝四邻》以此诗题画,后人误以为是黄宾虹之作。
图3为清初顺治至康熙早期的残片:“露华香满广寒宫,万里无云一挥空。”落款是:玉如。古人多有写月的佳句,这句落款“玉如”,玉如不知何许人也。
图4为清初顺治年间的瓷片,写着樵牧山人的诗句:“纵牧空林喜气多,跨牛敲板踏平沙。康衢自咏耕田乐,车下无劳扣角歌。”
图5为清光绪年间的瓷片,写着宋代汪洙的《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全诗比较戏剧化,是用来激励人们好好读书的。古代读书人真要实现逆袭,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远非小说诗歌中那样“戏剧化”。纵然如此,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依然大气豪迈,至今读起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此诗成为科举年代脍炙人口的励志诗。
图6为清初顺治时代的瓷片,落款是“怀云”,写着唐代太上隐者的诗句,潇洒惬意的生活跃然眼前: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图7是清初的残杯,写着《笠翁对韵》里的两句,带着温厚高古的立意,唐诗宋词的韵味:“夜月琴三弄,春风酒一壶。”
图8是顺治年的瓷片,顺治皇帝建立的大清朝推翻了汉人统治的大明江山,天下思汉,对清朝的满人有极大的抵制情绪,匠人们就创立了一些时代感极强的秋叶盘,“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来表达对明朝的追思和对满人的抵制。一件瓷器,尤其是时代感极其强的瓷器,往往承载着那个年代特殊的文化内涵。正所谓,大明江山移,臣民思故旧,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图9是明代正德年的瓷片:“学子苦攻书,三更三点读。四书五经通,皇家食天禄。”这首诗写在瓷器上概括了“读书做官”的人生追求。
图10为顺治年间的瓷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出自唐代王维的《竹里馆》,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冰冷的碎瓷片一旦赋予了有温度的情感,顿时生机勃勃起来。因为有诗,我们才有能力拉升生活的平庸,即使千年以后,也会与这些瓷片有一场意境相通、风骨相同、气息相融的真情邂逅。
素描头像的方法
专家老师指导美术高考学生油画主要技法
国画之山水画的基本画法
设计考试画面背景怎样处理才能不喧宾夺主?
水墨人物画中用色介绍
国画之线的表现力
美术高考素描考试三小时时间分配技巧
艺考生备考须知的素描头像写生知识
画水粉西瓜的4个要点
美术高考生素描的技法和种类
艺考之路的四个关键阶段
美术高考生如何三小时画好素描
艺考生素描写生的七个过程
美术高考生素描习作的方法与步骤
关于花卉的具体画法
花泥画的制作方法及彩泥颜色搭配与调配
静物素描考试中暴露的弊端
美术高考素描头像五个步骤分析
浅析国画中的“神似”与“形似”
需要了解的几个基本的美术术语
素描头像需要什么样的立体观念
布面仿真油画的特点及类型
素描人物写生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美术高考素描头像制作技巧
学习素描的基本知识
怎样学习素描学习才能少走弯路
什么是默写?什么是想象画?
美术高考素描脖子的画法及技巧
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介绍
高考零基础美术生怎么学习素描静物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