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棘雀图》是花鸟画名家黄筌的之子,黄居寀所创作,其画法比较接近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居寀(933—?),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早年为蜀画院待诏、将仕郎、试太子议郎。蜀亡后随蜀后主入宋,仍授画院待诏。他深研家学,画花卉、竹石、翎毛工整严谨,又能显出天真之意,尤其写怪石小景,往往比其父还要生动。
《山鹧棘雀图》绘泉石、荆棘、竹丛,群鸟飞鸣、憩啄棘间枝头,山鹧立于石上正俯身饮水,情态十分真实自然。此画虽然没有署款,但上面有宋徽宗题写的“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八字,上钤双漓一玺。此外,幅上还有“睿思东阁”一印,为徽宗玺,又有“缉熙殿宝”一印,为理宗玺。按此幅原为“宜和装”横卷,以后改装立轴。
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而具有图案意味的布局,有着装饰的效果,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
棘干并没有采用双钩画法,只用赭石加墨实画,造意和用笔都较为稳实,显出古朴之风。凤尾蕨的叶尖和山鹧的喙爪都以朱砂洗染,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唐阎立本的《陈文帝像》中画衣纹的部分就是采用了这种古朴的画法。站在棘条上的7只麻雀,其中4只画得十分详尽,另外3只则画得相当简略,不过并没有被省略掉,这些画风都是早期刻意求真的绘画意念,在这幅画中被作者得以继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了发挥。
这幅画,不像单纯的山水画,也不像单纯的花鸟画,而是兼有二者的特色,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荆棘、竹叶均用墨笔双勾,山鹧、雀鸟及荆棘、竹叶等的设色浓重艳丽。岩石、坡岸的画法也很精细,先勾勒皴擦,再着色填彩,以岩石的自然状态显现表面的凹凸有致。画面情景交融,野趣横生,工致中不乏灵韵。
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钟涵谈油画问题:我们怎么看、学和用写实
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故宫文物被地方代管长达55年 为何不能收回(组图)
2017滨州学院空中乘务专业招生简章
余果:“当下”是对艺术行动的拖延
唐勇力中国画笔墨散谈
贾雨的中国式抒情——贾雨原生态绘画作品赏析
朱非:内方外圆舞墨人(组图)
文创设计需要中国智造
2017江苏美术统考人数3.12万人少了2000多
蔡广斌:颠覆传统去笔留墨
贾宽:信仰者的趣味变迁(组图)
2017年上海美术联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考点考场安排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
博观约取 出入魏晋——张德林的书法之路(组图)
顶尖书法家得意之作从何处来
何为当代水墨:作品与水墨媒材有关
传统书法与新诗的笔墨情缘
学习书法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当代中国画发展具备出大师历史条件
杨超:用美术馆给传统文化补课
2017上海美术联考上海师范大学考点考场安排
有鸟无尽意 有花无尽妍——戴洵花鸟画(组图)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组图)
李佩卿有“余”艺术《富贵有余聚宝盆》(组图)
塞尚:莫奈是只狡猾的狐狸(图)
故宫限流比涨价更紧迫
王宏伟:“当代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底线何在